(1 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既能变通则成长久之业口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然则欲正其末,必端其本,欲清其流,必澄其源。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材料二 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在乎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范仲淹所谓“经济”,即指本于儒家的“经义”或“经旨”而经国济民)。……进士先策论而后诗赋;诸科墨义之外,更通经旨。使人不专辞藻,必明理道,则天下讲学必兴,浮薄知劝,最为至要。……其考校进士,以策论高、词赋次者为优等,策论平、词赋优者为次等。诸科经旨通者为优等,墨义通者为次等。已上进士、诸科,并以优等及第者放选注官,次等及第者守本科选限。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朱熹在《伊洛渊源录》中定周敦颐为道学之开山,但又论:“本朝道学之盛……亦有其渐,自范文正以来已有好议论,如山东有孙明复,徂徕有石守道,湖州有胡安定,到后来遂有周子、程子、张子出。故程子平生不敢忘此数公,依旧尊他。”
——《朱子语类》
(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范仲淹认为当时社会存在哪些严重问题。
(2)据材料二及所学指出范仲淹的具体改革方法及其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照片是历史的真实写照。观察下图,该照片是中国政府首次派出的30名赴美留学的幼童合影。
首批留学美国的幼童
请回答:
(1)首批留学美国的幼童后来对近代社会生活方面有何贡献? (2分)
(2)图片中“轮船招商局”属于什么企业?该企业的兴办对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有何影响(4分)
(3)该图片是发生我国近代哪场运动中,这场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这场运动最终破产,标志是什么? (6分)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阶段及阶段性特征。(8分)
阅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0分)
图一 1825年, 英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图二三轮汽车 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1)图一所示交通工具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这种交通工具采用的动力机械是什么?随着这一动力机械的应用推广,哪种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利用?(3分)
(2)图二所示交通工具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这种交通工具采用的动力机械是什么?随着这一动力机械的应用推广,哪种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利用?(3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材料三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四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五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 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 明清时期商品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历经沧桑。阅读以下材料:(16分)
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法之名,亦所不恤矣。”——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放眼将来,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性,在东亚出现的可能性极大。其实,“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3)依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
(4)材料四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