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水分、无机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土壤含水量相同时施肥组叶绿素含量高于未施肥组,是由于植物能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_______元素。根细胞中与水分的吸收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
(2)图2中土壤含水量30%时未施肥组光合速率高于施肥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土壤含水量80%时施肥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未施肥组,其细胞内部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施肥情况下,土壤含水量50%时,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速率为3.7 mg·h-1, 植物若要正常生长,则每天至少光照______h(保留整数)。
(3)图3中光照强度增加到6×10000 1x时,继续增加光照强度产氧量不再增加,这时如果适当提高_______________有可能提高产氧量。
(4)图4中pH值为3时,三组伊乐藻的净产氧量均呈现负值,说明此时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水体的pH大于10时,光合作用产氧量急剧下降,
原因是水中游离CO2减少,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数字为同化能量数值,单位为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若要调查A中某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的形式进行。
(4)该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抵抗力/恢复力)稳定性更高。
(5)利用信息素防治害虫,则信息素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若该农田被弃耕,
则该农田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演替。
(6)用图中有关字母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釉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右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釉,导致
岛上鼠种群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
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是;兔和人的种间关系是;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式。
(2)通常情况下,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于,小于、等于)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增强、不变、减弱)。
(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能、不能)传递给植物。
(4)若往该岛屿引入一种新的物种,该物种能较好的适应岛屿的环境条件,则短时间内,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呈曲线增长,最终由于空间、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该物种的数量将达到,并一段时间内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从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见下图),称其干重。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分析。
(1)叶圆片y比叶圆片x ______________(轻或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y - x)g可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
A.呼吸作用消耗的养料 | B.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
C.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量![]() |
D.光合作用中![]() |
(3)叶圆片z比叶圆片y_________________(轻或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午4时至晚上10时这段时间里,呼吸作用的速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g/h。
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 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实验过程中气球均在液面以下。试回答下列
问题。
(1)为了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应设计一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上述装置相比,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内液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确认气球内酵母菌有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可以检测发酵液中是否含有_______________。
(3)若用上述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适宜温度,应做两处调整,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小麦淀粉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催化效率变化曲线,请回答:
(1)在35℃时,小麦淀粉酶的催化效率。
(2)在度和度时,催化效率都降为0,但在再回复到35℃时,仅者的催化效率可望恢复,表明者的酶的分子结构已遭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