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⑴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
高 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 、 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⑵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 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⑶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 ,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 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到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 (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3) 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
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核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免疫。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I.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滴管、
显微镜等。
II.计数与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
据,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III.根据教材实验和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必要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目的是。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计数方法。
(4)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是:。
将某植物幼苗的胚根及芽尖端4mm切去,再将剩余的l0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2天,均保持在25℃。结果如下表:
生长素溶液的浓度(mol·L-1) |
2天后的平均长度(mm) |
|
胚芽 |
胚根 |
|
10-13 10-12 10-11 10-10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
12.3 12.3 12.7 13.5 14.7 16.0 15.1 12.2 10.8 10.0 |
11.3 12.1 12.7 13.6 12.6 12.0 10.9 10.0 10.0 10.0 |
回答下列问题:
(1)切去胚根及胚芽的尖端部分的目的是。
(2)为什么要以10条一组而不是l条一组放入生长素溶液中进行实验?
。
(3)从表中可知,胚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多少? 。
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
(1)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甲;乙;丙;
①直立生长②向右生长③向左生长④不生长,也不弯曲
(2)通过以上实验可知:
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被发现以来,一直作为一个监测完整细胞和组织内基因表达及蛋白质位置的理想标记。请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GFP的M端伸出的核苷酸的碱基序列是—TCGA,N端伸出的核苷酸的碱基序列是—TGCA,则在构建含该GFP的重组质粒A时,应选用的限制酶是。③过程需要的酶是。
(2)检测GFP是否已重组到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可采用技术进行检测。
(3)用显微镜可观察到用于⑥过程的猪卵母细胞的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有个极体。用于⑤过程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一般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
(4)由⑦过程获得的重组细胞培育成绿色荧光转基因克隆猪,涉及到的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有。
(5)为了加快繁殖速度,可采用胚胎分割的方法。得到绿色荧光转基因克隆猪(雌性)之后,可用处理,使之超数排卵,提高其繁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