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常常需要从动植物材料中提取人们需要的有效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胡萝卜素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其浓绿的叶子可用来提取叶绿体中色素。
①取适量胡萝卜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
②向研钵中放入少许____,有助于研磨的更充分;放少许碳酸钙,可以_____,再加入适量_____,进行迅速、充分的研磨。
③将研磨液过滤,得到滤液。滤液中含有_____种色素。可采用纸层析出法分离其中的各种色素、其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_____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_____不同,从而将它们分离开。
(2)胡萝卜的肉质根富含胡罗卜素,可作为提取胡萝卜素的良好原料。
①完成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胡萝卜→粉碎→干燥→______→过滤→_____→胡萝卜素
②如图为提取胡萝卜素的装置:
a.装置中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
b.萃取液在浓缩前,还要进行过滤,除去萃取液中的_____.血红蛋白的提取宜选择_____材料。
c.对实验材料的洗涤次数过少,无法除去____,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使___等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效果。
d.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红色区带在洗脱过程中的移动情况。如果______,则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12分)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组别 |
接种物 |
总人数 |
癌前病变人数 |
|
A (接种前未检出HPV DNA) |
A1 |
对照剂 |
7863 |
83 |
A2 |
疫苗 |
7848 |
4 |
|
B (接种前检出HPV DNA) |
B1 |
对照剂 |
1125 |
126 |
B2 |
疫苗 |
1121 |
125 |
(1)人体接种该疫苗后,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侵入机体,会迅速繁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2)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3)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清除体内HPV。
(4)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
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通过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萌发过程中在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mg。
(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mg·粒-1·d-1。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原因是。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科学家可采用不同方法培育良种牛.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与一般的繁育良种动物方式相比较,胚胎移植的优势是。为提高良种奶牛的繁殖能力,在获取卵母细胞之前需用促性腺激素对奶牛进行处理,目的是。
(2)“转基因牛”D培育过程中,常用受精卵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主要原因是。
(3)图中数字标号①代表的结构为,①将来发育为,c→d过程需对其均等分割的原因是。A、B牛基因型是否相同?。
(4)在培育良种牛的过程中运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为防止杂菌的污染而要加入一定量的。
【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某些农作物秸秆富含纤维素,纤维素经过水解可以形成葡萄糖,葡萄糖再经过发酵可以生产酒精。如图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酒精的大致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纤维素要经过纤维素分解菌分解成葡萄糖。人们常常是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常用的方法是。其实验流程是;土壤取样→ 选择培
养→→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的菌落。
(2)纤维素分解菌能合成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含有三种组分,即。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第三种酶将它分解成葡萄糖。
(3)图中发酵阶段常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在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来检验。
(4)利用葡萄能生产果酒,进而生产果醋,生产果醋常用的菌种是醋酸杆菌,醋酸杆菌与酵母菌在代谢类型上的区别是。
(9分)绿藻和蓝藻等藻类是广东鲮鱼及小虾的食物来源,其中小虾也是鲮鱼的食物。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鲮鱼的食性比例。
(1)鲮鱼与小虾的种间关系是。
(2)假设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鲮鱼、小虾、藻类。从图乙来看,鲮鱼体长在4.2cm时,若鲮鱼增重24kg,则最少需要藻类kg。
(3)藻毒素为神经毒素,能抑制神经系统功能。该物质能够与上的受体结合导致“神经麻痹”。在免疫学上,藻毒素可以看作是一种。
(4)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既能治理水体污染又能获得经济效益。
①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的藻类是,理由是(2分)。
②现要投喂鲮鱼去除①中的藻类,投喂鲮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cm,理由是此时(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