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唐龙,字虞佐,兰溪人。受业于同县章懋,登正德三年进士。除郯城知县。御大盗刘六,数败之,加俸二等。
父丧,服除,征授御史,出按云南。钱宁义父参将卢和坐罪当死,宁为奏辩,下镇抚覆勘。会遣官录囚,受宁属欲出和,为龙所持,卒正其罪。土官凤朝明坐罪死,革世职。宁令滇人为保举,而矫旨许之。龙抗疏争,寝其事。再按江西,疏趣张忠、许泰班师。三司官从宸濠叛者犹居位,龙召数之曰:“胁从罔治,谓凡民耳。若辈读书食禄,何靦颜乃尔。”立收其印绶。
嘉靖七年改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奏罢淮西官马种牛,罢寿州正阳关榷税,通、泰二州虚田租及漕卒船料,民甚德之。召拜左副都御史,历吏部左、右侍郎。
十一年,陕西大饥。吉囊拥众临边,延绥告警。诏进龙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兼理振济,赍帑金三十万以行。龙奏行救荒十四事。时吉囊居套中,西抵贺兰山,限以黄河不得渡,用牛皮为浑脱,渡入山后。俺答亦自丰州入套为患。龙用总兵官王效、梁震,数败敌,屡被奖赉。
召为刑部尚书,大猾刘东山构陷建昌侯张延龄,兴大狱。延龄,昭圣皇太后母弟,帝所恶也。吏坐狱不穷竟去者数十人.龙独执正东山罪。“大礼”大狱及诸建言获罪者.廷臣屡请宽,不能得。会九庙成,覃恩,龙录上充军应赦者百四十人,率得宥。考尚书六年满,加太子少保。以母老乞归待养。
久之,用荐起南京刑部尚书,就改吏部。龙有才,居官著劳绩。及为吏部,每事咨僚佐。年老多疾,辄为所欺。御史陈九德劾前选郎高简罔上行私,并论龙衰暮,乃下简诏狱。龙引疾,未报。诏杖简六十遣戍,龙黜为民。龙已有疾,舆出国门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正德三年进士           登:中选。
B.下镇抚覆勘               勘:审问。
C.受宁属欲出和             属:亲属。
D.龙抗疏争,寝其事         寝:停止。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龙有才干的一组是(    )
①御大盗刘六,数败之             ②三司官从宸濠叛者犹居位,龙召数之
③奏罢淮西官马种牛               ④龙奏行救荒十四事
⑤用总兵官王效、梁震,数败敌     ⑥龙独执正东山罪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龙明察实情,巡行查案明断处治。他出任云南、江西巡按期间,查办卢和、凤朝明、宸濠等案,均能察得实情,秉公明断,处理相关当事人。
B.唐龙治边有方,救灾防御兼行不误。他任兵部尚书,统领三边军政事务,上奏陈述多项救荒措施,同时巩固边防,率兵多次击败入侵之敌。
C.唐龙执法公正,不因皇帝好恶妥协。他任刑部尚书,审理刘东山诬陷张延龄案,皇帝厌恶张延龄,只有唐龙不妥协,坚持要治刘东山的罪。
D.唐龙晚年获罪遭黜。他晚年重任南京吏部尚书,遇事都询问依赖下属官员,加之年老多病,被属下欺骗,获罪被黜为平民,乘车刚出都门就去世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胁从罔治,谓凡民耳,若辈读书食禄,何靦颜乃尔。                                              
(2)会九庙成,覃恩,龙录上充军应赦者百四十人,率得宥。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答题
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孔子弟子记事者,皆称仲尼。江南至今不讳字也。河北士人全不辨之,名亦呼为字,字固呼为字。
偏傍之书,死有归杀,子孙逃窜,莫肯在家;画瓦书符,作诸厌胜;丧出之日,门前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断注连。凡如此比,不近有情,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
《礼经》:“父之遗书,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政(只)为常所讲习,讎校缮写,及偏加服用,有迹可思者耳。寻常坟典,为生什物,安可悉废之乎?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以留后世耳
江南风俗,儿生一,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致宴(燕)享。……
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一之后,命子拜伏,呼为丈人,申父交之敬,身事彼亲,亦宜加礼。比见北人甚轻此节,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至有结父为兄、托子为弟者。
(节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
【注】 ①归杀:也作回煞,旧时迷信谓人死之日若干日灵魂回家一次叫“归杀”。②厌(yā)胜:古代一种巫术,指以诅咒制服人或物等③。章断注连:上章以求断绝死者之殃染及旁人。注连,传染的意思。④杯圈:一种木制饮器⑤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之后,命子拜伏尔:如此 B.必有志均义敌:敌对
C.儿生一期:周年 D.门前火然:通“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验贪廉愚智均之二策,宁许负秦曲
B.寻常坟典其视下也,亦是则已矣
C.儒雅之罪人 精思傅会,十年
D.亲表聚集,致宴享  置杯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一个人的名和字是代表不同的意思的,名代表自己,而字则代表着这个人的德行,我们常说的“避讳”一般是指讳字。
B.在节选的文中,作者从“名字”“归杀”“废物”“试儿”“结拜”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对风操德行的一些看法。
C.作者认为“结拜”是不能随意为之的,结拜者要有共同的志向,而且,也要讲究一定的仪式,不能太草率。
D.本文节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风操是指士大夫的门风节操。作者从传统经学出发,结合当时的实际,论述了对名讳、结交等流行风尚的看法。

下列文言语段中的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选自《孙子兵法·始计》)

A.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B.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C.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D.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
译文:
(2)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以留后世耳。
译文:
(3)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汝 独 不 闻 邪 昔 者 海 鸟 止 于 鲁 郊 鲁 侯 御 而 觞 之 于 庙 奏 九 韶 以 为 乐 具 太 牢 以 为 膳 鸟 乃 眩 视 忧 悲 不 敢 食 一 脔 不 敢 饮 一 杯 三 日 而 死 此 以 己 养 养 鸟 也 非 以 鸟 养 养 鸟 也。
(取材于《庄子·至乐》)

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褚遂良,字登善。贞观中,累迁起居郎。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白见遂良,帝令侍书。帝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帝曰:“朕行有三:一,监前代成败,以元龟;二,进善人,共成政道;三,斥远群小,有受谗言,朕能守勿失,亦欲史氏不能书吾恶也。”
于时皇子虽幼,皆外任都督、刺史,遂良谏曰:“昔二汉以郡国参治,杂用周制。今州县率仿秦法,而皇子孺年并任刺史,陛下诚以至亲扞四方。虽,刺史,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攰。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京师,教以经学,畏仰天威,不敢犯禁,养成德器,审堪临州,后敦遣。惟陛下省察。”帝嘉纳。
西突厥寇西州,帝曰:“往魏征、褚遂良劝我立麹文泰子弟,不用计,乃今悔之。”帝于寝宫侧别置院居太子,遂良谏,以为“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宜许太子间还东宫,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帝从其言。
帝寝疾,召遂良、长孙无忌曰:“叹武帝寄霍光,刘备托诸葛亮,朕今委卿矣。太子仁孝,尽诚辅之。”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毋忧。”因命遂良草诏
高宗即位,封河南县公,进郡公。坐事出同州刺史。再岁,召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进拜尚书右仆射。
(取材于《新唐书》)
[注]①元龟:可作为借鉴的往事。②有:或许。③ 攰:guì疲乏。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起居:皇帝的言行
B.臣谓皇子未冠者未冠:尚未冠名
C.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懿德:美好的德行
D.因命遂良草诏草诏:起草诏书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监前代成败,以元龟坐事出同州刺史
B.朕能守勿失无忌、遂良在,毋忧
C.虽,刺史,民之师帅也养成德器,审堪临州,后敦遣
D.不用计,乃今悔之太子仁孝,尽诚辅之

给下列文句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世南死,无与(之)论书者
B.遂良独论(其)所出
C.臣职载(于)笔,君举必书
D.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诸)京师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起初,褚遂良是由于书法方面有相当的造诣而得到唐太宗青睐的。
B.褚遂良负责“起居录”敢于坚持原则,使唐太宗不得不奉公守法。
C.褚遂良作为谏官,遇事勇于进言规劝,他的意见大多被皇帝采纳。
D.唐太宗病危时把太子托付给褚遂良等人,希望他们尽心辅佐太子。

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
②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9分)
《金石录》后序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候德甫①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②之民也。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答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④、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柬十卷作一帙。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
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节选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注】①赵侯德甫:指赵明诚,字德甫.李清照之夫。赵明诚曾为莱州等地太守,故称“侯”。②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③铅椠(qiàn):古代文具。铅为铅条,可书写;椠为木板,可书文字。④刓(wán)阙:磨损残缺。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始赵氏归:回到 B.后居乡里十年屏:隐退
C.大橱簿甲乙簿:书册 D.装卷初就:接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根据上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1)李清照夫妇喜爱收藏,是否看上的东西都能会买回家?
(2)李清照在阅读亡夫遗著时,睹物思人,此时此刻她是怎样的情绪?
把第Ⅱ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
(2)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
用“/”给下面文言语段断句。
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张延隽之为晋州行台左丞,匡维主将,镇抚疆场,储积器用,爱活黎民,隐若敌国矣。群小不得行志,同力迁之;既代之后,公私扰乱,周师一举,此镇先平.齐亡之迹,启于是矣。(《颜氏家训·慕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