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为探究“合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
A.按如图摆好实验装置, |
B.将质量M=0.20 kg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 |
C.在总质量m分别为10 g、30 g、50 g的三种钩码中,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 g的钩码挂在拉线的挂钩上, |
D.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电源频率为f=50 Hz), 然后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 |
①多次重复实验,从中挑选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把打下的第一点记作“0”,然后依次取若干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用毫米刻度尺测得各计数点到0点距离分别为d1=0.0075 m,d2=0.03001m,d3=0.0675 m,d4=0.1200 m,d5=0.1875m,d6=0.2700 m,他把钩码重力(当地重力加速度g=9.8 m/s2)作为小车所受合力算出打下“0”点到打下“5”点合力做功。则合力做功=______
,小车动能的改变量
=______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 此次实验探究的结果,他没能得到“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显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忽视了各种产生误差的因素。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帮助分析一下,造成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写出两条即可)
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
(1)首先要确定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间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电流表量程为100 μA,电源电动势为1.5 V,待选的保护电阻有三种R1="100" kΩ,R2="1" kΩ,R3="10" Ω,应选用_____________.
(2)已测得电流表指针向右偏时,电流是由接线柱流入,由于某种原因,螺线管副线圈绕线标识已没有了,通过实验查找绕线方向.如图所示,当磁铁 N极插入线圈时,电流表指针向左偏,在图中画出副线圈的绕线方向.
(3)在图示甲装置中,若将条形磁铁S极在下端,从螺线管中拔出,这时电流表的指针应向________偏.
在“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电路如图所示。
(1)请在实物图中,用实线代替导线将器件按原理图连接成实验电路。
(2)一位同学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试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U-I图象。从图象中可以发现该同学记录的第____组数据有误。
1 |
2 |
3 |
4 |
5 |
6 |
|
电流I/A |
0.12 |
0.20 |
0.31 |
0.40 |
0.50 |
0.58 |
电压U/V |
1.39 |
1.33 |
1.29 |
1.18 |
1.10 |
1.04 |
(3)由图线读出该电池的电动势为E=______V,该电池的内阻为r =______Ω。
(4)该实验的系统误差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
引起的。
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一个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个相同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板上,前端各系一条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中放砝码。(盘与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两小车后端各系一条细绳,用一个黑板擦把两条细线同时按在桌子上,开始小车静止。抬起黑板擦,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按下黑板擦,两小车同时停下来。用刻度尺测出两小车的位移,用天平测出质量。得到如下数据:
从表中的数据,根据可知: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是。
某同学用插针法测量半圆形的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步骤如下:
①首先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再画一条入射光线AO。
②然后把半圆形的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平界面与直线aa′对齐,且使其圆心与O点对齐。
③在AO上间隔一定距离竖直地插上2枚大头针P1、P2。
(1)在半圆形的玻璃砖的圆形侧插上第三枚大头针P3,使同时挡住__________。
(2)画出完整的光路图。
(3)对你画出的光路图进行测量和计算,求得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
在研究感应电流方向规律的实验中,老师演示了下列实验,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填写下列表格:(灵敏电流表中电流向下,指针向右偏转)
![]() 填写内容 |
![]() |
![]() |
![]() |
![]() |
原磁场方向 |
||||
原磁场的磁通量 变化 |
||||
感应电流产生的 磁场方向 |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感应电流的磁场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