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
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之意。
熙宁初,帝以为崇文院校书。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因吕大防之荐,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恬于进取,乞加赠恤,诏赐馆职半赙。
(选自《宋史·张载传》,有删节)
注:①二程:即程颐、程颢,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②赙:拿钱帮助别人办丧事。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书谒范仲淹谒:拜见 | B.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善:交好 |
C.终日危坐一室危:端正地 | D.诏知太常礼院知:主持、管理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乃警之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B.载读其书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C.以为知人而不知天因人之力而敝之 |
D.与有司议礼不合失其所与,不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载少年时喜欢谈论军事,在范仲淹的告诫下开始研读儒家经典,又访学佛教、道家之书,后来与二程探讨道学,抛弃其他学说,淳朴学道。 |
B.张载任祈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时,治理政事着重敦厚根本,每月都选择吉日准备酒菜,在县衙向老人们敬酒,使人们知道侍奉年长的道义。 |
C.张载即使因病隐居时,也从未停止过志向道义的思考;认为秦、汉时期学者的一大弊端是了解人而不了解天道,要求做贤人而不要求做圣人。 |
D.张载家庭贫困,翰林学士许将等人说他不热衷于官职的升迁,所以在张载死后向朝廷请求追加赠赐,皇帝诏令赏赐馆职俸禄的一半助办丧事。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
③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凶亦然凶:荒年 |
B.鸡豚狗彘之畜畜:畜养 |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 |
D.王无罪岁罪:作恶 |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 |
C.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 |
B.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等问题。 |
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的现状归罪于荒年,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 |
D.《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
用现代汉语翻译原文划线的句子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2)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
(3)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薛寿鱼书①
[清]袁枚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
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
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⑥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⑦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岂不惜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②若:和,同。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④夭札:因病而早死。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艺,技艺。⑥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⑦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 意:猜测。 |
B.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执:拉住。 |
C.貌袭之,道艺两失袭:承袭。 |
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 寿:使……长寿。 |
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是( )
A.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
B.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
C.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 |
D.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 |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公、孔子是不朽的,精通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 |
B.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 |
C.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 |
D.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石处士序
韩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途,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
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受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筵于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尝以事免 免:拒绝 |
B.具马币 币:礼物 |
C.戒行李 戒:斋戒 |
D.遂以为先生寿 寿:向人进酒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求士于从事之贤者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B.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彼与彼年相若也 |
C.酒三行,且起且在邦域之中矣 |
D.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以弱天下之民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作为人们把石处士当作“贤者”的缘由的一组是( )
①人与之钱,则辞
②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
③求士为国,不私于家
④劝之仕,不应
⑤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
⑥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
A.①④⑥ | B.③④⑤ |
C.①④⑤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序言描写了石处士不慕名利,自甘淡薄,卓有识见的品德和才能。 |
B.石处士欣然赴召是因为他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 |
C.这篇序言表达了朋友对石处士出仕后的期望和要求。 |
D.事实证明,石处士没有辜负朋友的期望。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韩荆州书
李 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徧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李太白全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五好剑术,徧干诸侯 干:得罪 |
B.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究:学问 |
C.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见:接见 |
D.未下车,即辟荀慈明辟:征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令人之景慕 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 |
B.岂不以有周公之风 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 |
C.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
D.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 |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白“充满自信”的一项是( )
①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②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③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④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⑤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 ⑥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②③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提醒韩荆州不要因自己富贵就蔑视地位低微的人,他们人数很多,其中一定会出现像毛遂那样的奇才。 |
B.李白十五岁流落楚汉时爱好剑术,冒犯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写了许多文章,又与很多卿相显贵有矛盾。 |
C.李白认为韩荆州是决定文章命运、衡量人物高下的权威,作品一经他的品评认可,自己就可以扬眉吐气、激厉昂扬、气概凌云。 |
D.韩荆州对各位贤士推心置腹,赤诚相见,李白每每看到他们怀恩感慨,忠义奋发,因此非常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