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是对《春江花月夜》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图画。 |
B.“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这几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人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
C.“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谁家”实指诗人自己,用“谁家”“何处”构成设问,引发读者的注意,激起读者的同情;而月是团圆的象征,成为思妇与游子相思的媒介和纽带,正是一种相思,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
D.“落月摇情满江树”,月已落天欲明,游子只有把自己深深的思念寄托在月亮余辉下的江树上。“摇情”即激荡情思,游子无边的惆怅、诗人无限的同情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夜泊闻雁
黄景仁
独夜沙头泊,依人雁几行。
匆匆玉关至,随我至衡阳。
汝到衡阳落,关山我更长。
凄然对江水,霜月不胜凉。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此诗写于1769年,赴湖南道中作。
13.“雁”是诗中出现的重要意象,作者为何要刻意选取这个意象呢?请简要分析。
答:
14.诗中的哪个词语,直接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情绪?试做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词,完成8--9题。 清平乐
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拢看佳瑞,始色运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8、结合"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句谈一谈李白诗词的风格特点(4分)
9、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本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8.诗中哪一联“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试作简要说明。(4分)
答:
9.诗中尾联与杜牧“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行》)、王维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终南山》)
有何不同?(4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
浪淘沙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3.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4.有人认为“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江皋:江岸。②凤团:是宁时一种名茶。
(1)前人评比第二句“颇含画意”,试作具体分析。
答:
(2)本词抒情优雅细致。请结合下片中的某个词语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