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A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A、D 、E元素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______ (填微粒符号 )
(3)F与D同主族且相邻,其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的大小 > (填微粒符号)
(4)用高能射线照射含有10电子的D元素氢化物分子时,一个分子能释放一个电子,同时产生一种具有较高氧化性的阳离子,试写出该阳离子的电子式 ,该阳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有 。
(5)C元素的简单氢化物与E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化合物K,则K的水溶液显_____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6)
化合物AC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小,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其中制备AC的一种方法为:用A元素的氧化物、焦炭和C的单质在1600 ~ 1750℃生成AC,每生成1 mol AC,消耗18 g碳,吸收b kJ的热量。(热量数据为25℃、101.3 kPa条件下)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7)在Fe和Cu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稀溶液,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1 g;再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金属剩余 m2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硫酸前和加入稀硫酸后的溶液中肯定都有Cu2+
b.加入稀硫酸前和加入稀硫酸后的溶液中肯定都有Fe2+
c.m1一定大于m2
d.剩余固体m1 g 中一定有单质铜,剩余固体m2 g 中一定没有单质铜
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开始时开关K与b连接,则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
①溶液中Na+向A极移动
②从A极处逸出的气体能使湿润KI淀粉试纸变蓝
③反应一段时间后加适量盐酸可恢复到电解前电解质相同的状态(质量和浓度均相同)
④若标准状况下B极产生2.24 L气体,则电路中转移0.2 mol电子
(2)若开始时开关K与a连接,则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在通常状况下,A为固态单质。根据下图转化关系,回答:
(1)写出A、C、E的化学式:A__________,C__________,E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E―→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与E的浓溶液______发生反应(填“能”或“不能”),若能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透明溶液,可能含有
等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加入Na2O2粉末只有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并同时析出白色沉淀。如加入Na2O2的量与生成白色沉淀的量之间的关系用下图来表示。
试推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一定没有,可能含,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离子,应增加的实验操作为,现象为。
(12分)①~⑩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十种元素:
| 主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 2 |
① |
② |
③ |
||||
| 3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
| 4 |
⑨ |
⑩ |
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对下列性质进行了对比,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⑩>⑨>⑦
B.离子半径:⑨>④>⑦
C.非金属性:③>②>⑥
D.单质的熔点:④>⑨>⑩>⑧
E.单质的氧化性:③>⑦>⑧
(2)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回答: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常温下呈液态的氢化物的结构式为:。
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3)在上述元素中,②、⑧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可以相互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⑨、⑤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相互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在下列各组物质中,找出合适的序号填在对应的空格内:
①NO2和N2O4 ②12C和14C ③
和
④
⑤
⑥甲烷与丙烷]
⑦乙醇(CH3CH2OH)和乙二醇(HO—CH2—CH2—OH)
(1)互为同位素的是 ;
(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3)互为同系物的是 ;
(4)同一种物质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