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也。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汤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桧、榧、楩、楠,藤络莎被,幽荫荟蔚。陟老人峰,悬崖多异,负石绝出。过此以往,无树非松,无松不奇:有干大如胫而根蟠屈以亩计者,有根只寻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悬度者,有穿罅冗缝、崩迸如侧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矫矫如蛟龙者,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而复横者。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此尤奇也。(《黄山游记》节选 钱谦益)
下列句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窥谷忘 反:同“返”,返回 B.横上蔽柯:树木
C.水其腹实:充满 D.老人峰陟:登上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负势竞无泉也 B.鸢飞戾天矫矫如蛟龙
C.山形下猿则百叫无 D.文殊院左铺海

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作者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黄山有三奇:泉奇、云奇、松奇。泉之奇,就奇在所有的泉水都在山脚下;而云之奇,奇在云海漫漫,奇在变幻莫测,奇在山上山下两重天。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黄山松奇,首先就奇在千姿百态。它们大小、高矮不一,形态各异,各具特点,生长在黄山的不同位置,和悬崖、险峰相互映衬,风光无限。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1)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2)三里之城,七里之。()
(3)寡助之至,亲戚之。()
、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C.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能体现“人和”重要性的事例。

(二)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21—23题。
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①,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值余幕游于外,芸②能亲为灌溉,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注释】①张兰坡:人名。②芸:沈复的妻子。
.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珍如拱璧(珍:珍惜) B.从此誓不植兰(植:直立)
C.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而: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却”)
D.可以入谱者(以:用来)
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
沈复所养的这盆兰花为什么会死?请从选文中找出交代原因的句子。

(一)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18—20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下面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生不知何人也遂先帝以驱驰
B.便欣然忘不饱,力不足
C.在必醉度已失
D.以其志人知从太守游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其实是自传。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作者陶渊明是个怎样的人?

(四)刘伶病酒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③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⑥,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解】①刘伶:魏晋“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闻名。②捐:倒掉。③摄生:养生。④祝:祷告。⑤名:通“命”。⑥斛:音hú(胡),量器名,一斛为十斗。⑦酲:音chéng,因饮酒过量而神志不清。⑧隗:通“颓”。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2处,停顿处用“∕”隔开。
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
.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酒肉——此人一一为言所闻
B.涕泣曰——扶苏以数
C.隗已醉矣——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D.供酒肉神前——所欲有甚生者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
.上文中刘伶的故事对我们求学、处事和为人有何启发?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2分)
我之死 ②一朔东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A.河曲智叟亡 B.或为死,或以为亡
C.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何战?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对于这一点,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