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欐(lì):屋的正梁。 ④堡坞(bǎo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③益奇而坚
④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投以小石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B.是固劳而无用 |
潭西南而望 |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
环而攻之而不胜 |
D.是二者,余未信之 |
是日更定矣 |
(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 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 的不平之气。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问题。
吕蒙正相公①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因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皆服其量。
【注释】:①吕蒙正相公:吕蒙正宰相。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吕蒙正,北宋人,曾三任宰相,为人正直敢言。②参政知事:副宰相。③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④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是小子亦参政耶!(这) | B.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假装) |
C.令诘其官位姓名(责问) | D.悔不穷问(穷尽) |
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A.有朝士于帘内指之于我如浮云 | B.令诘其官位姓名一知其姓名 |
C.则终身不能复忘则是无礼 | D.因不如无知也未若柳絮因风起 |
翻译。
①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②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结合这则短文分析,吕蒙正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l 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期日中()(2)太丘舍去()
(3)去后乃至()(4)相委而去()选出下面各句中“之”字含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A.友人惭,下车引之 | B.其邻人之父亦云 |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D.近塞之人有善术者 |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怎样的做人道理?(至少写出两点)
课外文言文阅读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师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荀巨伯:东汉颍州(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 ,汉桓帝的义士。(荀:发音:xún);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⑴值胡贼攻郡()
⑵友人语巨伯曰 ()
⑶子可去()
⑷贼既至()
⑸一郡尽空()
⑹遂班师而还()与“我辈无义之人”中加点的“之”意义与用法相同的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c.水陆草木之花 d.何陋之有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2分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这篇文章采用了()描写方法来表现荀巨伯的义举,文章还使用了()的手法,让贼一“谓”一“还”,来表现巨伯的义。
课内文言文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⑴渔人甚异之()
⑵屋舍俨然()
⑶仿佛若有光()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仿照例句续写
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垠;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这里的田池美,你看,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录,回答问题。(12)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解释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2)学而不思则罔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人不知而不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请根据下列成语的出处,写出成语:
示例: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语:(2)三人行,必有我师。
出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成语:
出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成语:《论语》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
例:我选第____则,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