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 (将要) | B.杂然相许(赞同) |
C.河曲智叟亡以应 (丢失) | D.飞来山上千寻塔(古代长度单位) |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
C.操蛇∕之神∕闻之 | D.不畏∕浮云遮∕望眼 |
下列句子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告之于帝 | B.操蛇之神闻之 |
C.跳往助之 |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一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人物对话。 |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C.《愚公移山》一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是为了突出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
D.读了《愚公移山》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再加上神灵的帮助,一定能成功。 |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且焉置土石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请说说“飞来山上千寻塔”中“千寻”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凄神寒骨( ) (2) 而适类于余( )
(3)而善鉴万类( ) (4) 乐而不能去也( )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B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面山而居
C 于是作《八愚诗》属予作文以记之 D 寂寥而莫我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因小石潭“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作者“乃记之而去”。“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作者在空寂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衬托潭水清澈。“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则从正面直接写愚溪的清澈减低,光洁如玉。 |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潭源流的蜿蜒曲折。“不可以溉灌”“大舟不可入也”“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连用五个否定词,交代了作者以“愚溪”命名的原因。 |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忧伤与凄凉。“今是溪独见辱于愚”则表现了作者对愚溪的厌恶之情。 |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日:“夫人犹在也。”统日:“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日:“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日:“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下列句中的“之”与“见统甚哀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孰视之 | B.何陋之有 | C.辍耕之垄上 | D.公将鼓之 |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 |
B.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母亲一如既往。 |
C.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 |
D.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母亦贤之贤:
②迁偏将军迁:
③数陈便宜陈:
④文多故不悉载悉:翻译下列句子。
(1)统为之饮食衰少。
(2)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小题。(共14分)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左右有窗共八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舟长曾不盈寸,人、窗、炉、文,钩画了了,众妙皆备。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魏学洢《核舟记》)
[乙]恽寿平,号南田,明末常州武进人。少敏慧,八岁咏莲,惊其师长。随叔父恽向攻诗画,艺日进。其父恽日初为国子监生,曾上《守御十策》以谋救国。明末丧乱,十余岁而随父兄抗清。多与奇人侠士游,常奔走千里,恍惚①死生,他人色沮神丧,而南田意气如常。二兄继死,明亡,与父归故里。
天下渐定,誓不应科举,卖画以赡父。其山水深得冷淡幽隽②之致,松柳夹岸,游鱼喋③水,风烟俱净,寄情悠远。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天机④物趣,毕集毫端。其“没骨法”花卉,空灵妍妙⑤,着纸欲飞,笔简意丰,获誉“神品”。名动天下,创“常州画派”。崇尚气节,临富贵而不失其本心,叶售画度日,然非其人不与也。遇知己,累日点染⑥;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康煕时,尚思复明,与复社遗士唱和,有《瓯香馆集》传世。(选自《瓯香馆集·序言》,有删改)
[注]①恍惚:捉摸不定。②幽隽:幽静美丽。③喋:吸。④天机:自然界的秘密。⑤妍妙:精妙。⑥点染:点缀景物和着色。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清风徐来________(2)舟长曾不盈寸________
(3)卖画以赡父________(4)毕集毫端________
(5)临富贵而失其本心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 同为技艺高超的艺术家,和王叔远相比,恽寿平有哪些独特的地方?(依据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简桃核修狭者”“笔简意丰”的“简”意思不相同,“众妙毕备”的“毕”和“风烟俱净”的“俱”意思相同。 |
B.咏莲、学艺、与侠士游的叙述,为下文彰显主人公的崇高气节作了很好的铺垫。 |
C.“冷淡幽隽”的绘画风格是由画家的个性和家学渊源决定的,寄托了恽寿平对悠远深厚的中华绘画文化的深刻理解。 |
D.“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是恽寿平取得艺术成功的重要原因。 |
裴琰之
裴琰之作同州司户,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 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 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 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②闲:熟习。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⑤勉唯:勉强答应。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15.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 之 词 翰 若 此 何 忍 藏 锋 成 鄙 夫 之 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同州事物固系() (2)厉色形言()
(3)比四五十案()(4)词彩弥精()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2)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根据文意,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 问户佐。
②诸窍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 遨游耳。
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 供研墨点笔。
A.①但 ②且 ③以 | B.①且 ②为 ③而 |
C.①以 ②但 ③为 | D.①而 ②但 ③以 |
裴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文,推断原因。
课外文言文阅读
云梦田
【明】刘基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用事,旧指当权。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语 其 人 曰 国 危 矣 志 利 而 忘 民 危 之 道 也。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l)楚王好安陵君( ) (2)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 )
(3)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 ) (4)景睢失色而退(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
11.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题最接近?( )(3分)
A.《唐雎不辱使命》 | B.《曹刿论战》 |
C.《大道之行也》 | D.《醉翁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