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综化学试卷)
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铜与硝酸的反应。
(1)用浓硝酸和水按照不同体积比配成不同浓度的硝酸溶液,各取10 mL硝酸溶液分别与铜片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浓硝酸与水的体积比
实验现象

1:1
反应速率快,溶液很快变成蓝色,铜丝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气体呈红棕色

1:3
反应速率较快,溶液变成蓝色,铜丝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气体无色

1:5
反应速率慢,微热后速率加快,溶液变成蓝色,铜丝表面有气泡冒出,气体无色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生成标准状况下0.56 L NO气体,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的质量为         g(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依据上表,制备NO气体最适宜的是实验II,理由是         
(2)为防止有毒气体逸散造成空气污染,该小组同学改进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仪器略去)。

用该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并验证产生NO气体的性质,实验步骤如下:
Ⅰ.安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打开旋塞C,从B管上端加入所选浓度的硝酸,至铜丝下沿(不接触铜丝)。
Ⅲ.向上移动B管,使A管液面上升至与橡皮塞恰好接触,关闭旋塞C,反应开始。
Ⅳ.当液面重新下降至与铜丝脱离接触时,反应停止。
Ⅴ.打开旋塞C,向下移动B管,使A中迅速进入少量空气,关闭旋塞C,观察现象。
……
①步骤Ⅰ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关闭旋塞C,从B管上端加入水,若观察到         ,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步骤Ⅲ操作的目的是         
③为使A管内的NO气体完全被溶液吸收,可进一步采取的操作是         ,能确定NO完全被溶液吸收的现象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石蜡油分解制乙烯及乙烯的化学性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元素,下面是某化工厂从海水中提取NaCl、Mg(以MgCl2形式存在)和Br2(以NaBr的形式存在)及综合利用的生产流程简图:

请回答:
(1)在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精制时所用的试剂为:
A.盐酸 B.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碳酸钠溶液
则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填编号)
(2)Mg(OH) 2中加入盐酸后,要获得MgCl 2•6H 2O晶体,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
A.蒸馏 B.灼烧 C.过滤 D.蒸发 E.冷却结晶
(3)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下列关于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精制饱和食盐水进入阳极室 B.纯水(加少量NaOH)进入阴极室
C.阴极产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 D.电解槽的阳极用金属铁网制成
(4)写出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5) 利用MgCl 2•6H 2O可制得无水氯化镁,应采取的措施是
(6) 用热空气吹出的溴蒸气可以用亚硫酸钠溶液吸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如果按图中所示的装置进行试验,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3)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跟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
(2)中实验相比,所求中和热_________ (填“相等”或“不相等”)。
Ⅱ: (1)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丙烷脱氢可得丙烯。已知:C3H8(g) ="==" CH4(g)+HC≡CH(g)+H2(g) △H1="+156.6" kJ·mol-1
CH3CH=CH2(g)="==" CH4(g)+ HC≡CH(g ) △H2="+32.4" kJ·mol-1
则C3H8(g) ="==" CH3CH=CH2(g)+H2(g) △H = kJ·mol-1
(2)发射火箭时用肼()作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已知完全发生上述反应放出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是:

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K2Cr2O7。光照下,草酸H2C2O4能将其中的Cr2O72—转化为Cr3+。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Al2Fe(SO4)4·24H2O]即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1)在25°C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c(H+)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作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
初始c(H+
废水样品体积/mL
草酸溶液体积/mL
蒸馏水体积/mL

1.0×10—4
60
10
30

1.0×10—5
60
10
30

1.0×10—5
60


测得实验①和②溶液中的Cr2O72—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上述反应后草酸被氧化为 (填化学式)。
(3)实验①和②的结果表明
实验①中0~t1时间段反应速率(Cr3+)= mol·L—1·min—1 (用代数式表示)。
(4)该课题组对铁明矾[Al2Fe(SO4)4·24H2O]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起催化作用;假设二: ;假设三: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除了上述实验提供的试剂外,可供选择的药品有K2SO4、FeSO4、K2SO4·Al2(SO4)3·24H2O、Al2(SO4)3等。溶液中Cr2O72—的浓度可用仪器测定)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现代传感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Ⅰ.某小组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图1)。
(1)制取氨气。烧瓶中制取NH3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三颈瓶集满NH3的方法是将 靠近瓶口C处,若 ,则证明已收满。
(2)关闭a,将吸有2mL水的胶头滴管塞紧颈口c,打开b,完成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瓶内气压变化曲线(图2)。图2中 点时喷泉最剧烈。
Ⅱ.室温下,测定NH3•H2O的浓度及电离平衡常数Kb
(3)从三颈瓶中用 (填仪器名称)量取25.00mL氨水至锥形瓶中,用0.050 mol•L-1HCl滴定。用pH计采集数据、电脑绘制滴定曲线如下图(已知NH4Cl溶液pH值约为5.5)。
(4)据下图,计算氨水的浓度为 mol•L-1(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当pH=11.0时,计算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的近似值(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Kb的计算过程在答卷纸相应区域写出)。

(5)关于该滴定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测定结果
B.未滴加酸碱指示剂,实验结果不科学
C.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润洗会导致测得氨水的浓度偏高
D.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测得氨水的浓度偏高

实验室有一瓶混有氯化钠的氢氧化钠固体试剂,经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82%,为了验证其纯度,用浓度为0.1mol⋅L1的盐酸进行滴定,完成下列问题:
(1)称取5.0g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配成500mL溶液备用;
(2)将标准盐酸装在酸式滴定管中,调节液面位置在“0”刻度以下,并记录下刻度;
(3)取25.00mL待测液。该项实验操作使用的主要仪器有(除锥形瓶外)____________,用酚酞作指示剂时,滴定到溶液颜色由_________色,色刚好变成 色为止;
(4)某同学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请选用其中合理数据列出氢氧化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c(NaOH)=
(5)由于错误操作,使得上述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填写编号)

A.中和滴定达终点时俯视滴定管内液面度数
B.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取用25ml待测碱溶液注入锥形瓶进行滴定
C.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装标准溶液来滴定
D.把配好的标准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净的试剂瓶中然后用来滴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