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各项事业在曲折中发展,请你穿越时空亲眼见证我国时代的变迁。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中的内容。
(1)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通过了《 》,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
(2)195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 ,会议制定并通过了《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3)作为战地记者来到抗美援朝战场,你会了解到用胸膛堵枪眼的 和宁肯烈火焚身也不暴露目标的 的英雄事迹。 |
(4)你来到20世纪60年代大庆石油会战现场会看到“铁人” 奋战的身影;同时在国防建设领域,你会了解到“两弹元勋” 的光辉事迹。 |
(5)你来到1953年的中国,你会看到我国正准备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 的社会主义改造。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
(6)你来到1980年的中国福建,会看到 市已经成为一个经济特区。l 988年,我国设置了面积最大的经济特 区 。 |
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八年级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参与其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发生在什么战争以后?它使中国开始变成什么性质的社会?
(2)图二中谁被选举为南京临时大总统?他就职时宣告建立的国家叫什么名称?
(3)图三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请问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叫什么名称?
(4)图四场景发生在什么战役之后?“总统府”的被占领(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多少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
《雨果的一七九三年》
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曾经说过一句话“历史都是假的,除了人名地名;小说都是真的,除了人名地名。”因为真实的历史往往被人为地遮掩粉饰而变得虚假。虚构的小说却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现实而还原了历史的本真。法国文学家雨果创作的《九三年》正是一部基于现实而创作的小说。 1793年,当时面对国外反法同盟的进攻和国内保皇党人的叛乱,法国人民进行了捍卫革命成果的斗争。这时,潜回国内的保皇党叛军头目是朗德纳克侯爵,而对手恰恰是他的侄孙,早已投身革命,成为年轻有为,战功卓著的共和军司令郭文。
战争是残酷的!共和军斗志昂扬,势如破竹,叛军节节败退,退入一座古堡。双方只隔着一道石桥。为了阻止共和军的进攻,叛军将抓获的三个农民的孩子作为人质锁在桥头堡中,内置柴草、柏油并用硫磺线与古堡相连,铁门的钥匙就掌握在朗德纳克手中。共和军攻进了古堡,临逃的敌人点燃了导火索。孩子们危在旦夕,共和军没有钥匙无法营救。千钧一发之际,已经从暗门逃脱的朗德纳克听见了呼救声,他毅然走向古堡。三个孩子得救了,朗德纳克束手就擒。如何处置这个曾经杀人如麻的叛军首领,共和军的政治委员西穆尔登,这是郭文的恩师,又是一个铁面无私的革命者,他连夜召开军事法庭,判处朗德纳克死刑,并定于第二天早上行刑。可是,第二天监狱门打开,里面坐着的却是共和军的司令郭文。朗德纳克被他放走了,释放侯爵的理由并非他们之间的亲情,而是郭文认为,朗德纳克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三个无辜孩子的生命,这足以成为赦免他的理由。因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着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郭文用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叛逆”负责。坚持原则的西穆尔登不能原谅郭文的罪行,按照革命法律,他亲自判处郭文死刑,尽管他一直把这个年轻人当亲儿子看待。然而就在郭文被执行绞刑的头颅咣当落地时,人们听到一声枪响。西穆尔登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综合摘录侯会著《道德准则》(《今晚报》2011.11.7)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请说明雨果《九三年》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
(2)阅读下划线部分,联系所学知识,请列举出这场革命有哪些“人道主义”成果。
(3)阅读材料后,请你分享你的感悟。
材料一: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材料三:到了19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俄罗斯帝国、中国清朝和德川日本都面临严重的危机,成为了十字路口上的国家。除非它们进行完全彻底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改革,否则他们就无法摆脱国内危机,相对于工业化国家,会变得越来越弱。强劲的改革运动在这四个国家开展,很多改革者游历欧美,亲自体验立宪政府和工业化社会,并试图沿着工业化国家的道路改造自己的国家。但结果大不相同。日本改革更为彻底,成为新兴的国家,并开始向更广阔的世界扩展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请说明出俄国农奴制废除的背景。
(2)阅读材料二,请说明“非凡的改革方案”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并解释其主要内容。
(3)阅读材料三,从“大国崛起”的角度,来谈一谈你的认识。
汽车,现代社会司空见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从设想到发明再到成熟和创新,就是一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
材料一:自古以来,人们就探索各种能取代人力和畜力的交通工具。中国人对此的探索可能使世界最早的,我国古代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第一个提出“激铜轮自转之法,加以火蒸汽运,名曰汽车。”但是,现代的汽车并非由中国发明。
材料二:今天,汽车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成熟的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时,他肯定没有预见到汽车这一原创技术经过几百年的技术积累将会对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不仅成为人类文明向前的产物,也成为了后世人们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
材料三:纵观全球,汽车强国均分布在美、德、日等几个注重原创、注重科学、注重技术的国家。中国虽然可能是第一个提出“汽车”的国家,虽然是汽车销售量第一的国家,但是中国的差距也很明显,依旧依赖于国外技术,离世界强国依然任重道远。
(1)阅读材料一,现代汽车是由哪一个国家的哪位历史人物发明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概括出汽车的出现带来了哪些影响?
(3)结合材料三,以史为鉴,请谈一谈我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展汽车产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宣言》是以1776年北美《独立宣言》为蓝本,以启蒙思想的政治理论为依据而制定的。《宣言》公分17条,第一条规定:“人在权利上生来是并永远是平等的。”……每个公民都享有人身、言论、信仰等自由……《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它的颁布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它第一次把启蒙思想家所阐述的资产阶级政治主张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它提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主权在民”的原则,既沉重打击了法国和整个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又调动了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 近代卷》
材料二: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我,读法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法国大革命的书籍,让我丰富对人类社会政治演进规律的思考。读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人的著作,让我加深了思想进步对人类社会进步作用的认识。
——习近平在法国的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点?《独立宣言》的颁布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和《人权宣言》有何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二,总结习大大针对人类社会进步的观点。并用材料一中相关内容证明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