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使人类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世界文明最新成果的盛会,1851年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行,当时英国国势全世界最盛……英国人自豪地把这次大型集会称为“伟大的博览会”,在博览会上展出约10万件展品。
材料二 1865年至1900年,(在美国)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材料三
(1)材料一中提到的使“当时英国国势全世界最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你写出展出的“约10万件展品中”新的交通工具一个。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
(3)材料三中图一和图二的发明分别使用了什么动力机械?
(4)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至今仍极大的方便和丰富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请你结合实际,举一例加以说明。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2分)
中共最高领导层--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七位成员2012年11月29日集体出现在国博“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新任总书记习近平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近代史上的中国人为实现梦想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的呢?
【探索篇】材料一以1861年年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一百年前孙中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摘编自《复兴之路》有关解说词。
(1)“中国近代第一次自主探索”是指什么?请写出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
(2)孙中山在中华复兴征途上有何历史贡献?
【奋斗篇】材料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列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站起来了;而挽救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找到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地点在哪里?有什么重大意义?
(4)毛泽东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感悟篇】(5)回首过去的100多年,历史发生了沧桑巨变,让中国走进了一条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有过许多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去感悟。请你写出一条。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制度篇】(1)历史上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总是不断调整政策。秦朝、元朝时期曾在地方上开创新的政治制度,请分别举例说明。
(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B.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
C.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
D.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经济篇】(3)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培植了两种农作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培植这两种农作物的国家之一,请写出两种农作物的名字。
【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元时期主要的文学表现是什么?这一时期科技成就领先世界,请举一例说明。
【感悟篇】(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1)
201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世界已跨入新的世纪,可天下仍不太平。某校九年级二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图文展,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让我们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吧!
第一组表解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
起止时间 |
1914.7—1918.11 |
1939.9—1945.9 |
交战双方 |
① |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集团 |
转折性战役 |
凡尔登战役 |
② |
战争导火线 |
③ |
《凡尔赛和约》 |
战后格局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④ |
(1)第一组收集的表格信息有残缺,请你将内容补充完整。
①②③④
第二组文汇历史
二组同学搜集到这样一段材料: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2)结合所学回答,为实现“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美、苏等国是怎样“保持团结” 的,举两例说明 (4分) 材料中“同盟国”因“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产生分裂,其正式分裂的标志是什么?(2分)
第三组聚焦现实
(日本《东京新闻》2014年1月1日社论)安倍政权决心要以建设“强大国家”的姿态来对抗全球化和中国的大国化。……安倍政权谋求的所谓“强大国家”实质上就是应对迅速崛起的中国而扩充自卫队。这将使日本成为对他国构成威胁的军事大国。人们不能不对这种因怀疑、猜测引发的军备竞争会使日本陷入安保陷阱而感到担忧。
(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追随美国,中日关系呈敌对状态……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材料反映中日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今天,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企图通过各种方式为侵略战争翻案,这应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你认为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材料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依据材料,指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事件。请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