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机器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1870年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特别是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地直接感受着这场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恩惠。
材料三: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烟味,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蒸汽机器”是谁改良的?这种机器首先是在什么部门开始应用的?
(2)任举一例至今我们都在享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恩惠”,联系自身谈谈它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方便。
(3)两次科技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到什么时代?
(4)材料三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个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中英街,一条长不过250米的小街,却浓缩了中华民族百年果的历史。“中英街”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是英国割占香港地区期间香港和深圳之间的界限,故名“中英街”。
一街之兴衰,关乎国势;百年之荣辱,窥于一斑。
——“中英街”警世钟铭文
(1)下面某报纸上有关中英街的一段小诗,请你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时间:
______年,它是一道耻辱的伤口,朝廷在这头,老外在那头。
______年,它是敌我斗争的前沿,社会主义在这头,资本主义在那头。
______年,它是落后与发达的分野,穷亲戚在这头,阔太太在那头.
______年,它就是一条250米长的小街,中国人在这头,中国人也在那头。
那一年,这个民族重拾了尊严,背负了一个世纪的屈辱在礼炮与国歌中得到洗刷。
(2)“中英街”博物馆广场上铸有警世钟,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它的象征意义。
历史是一条河,让我们走进历史长河,感受岁月沧桑,解读中国国力盛衰和世界风云变化。
材料一:纵观历史发现:从公元元年到公元2000年,中国领先了世界1700多年,只是输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在1700多年的辉煌历史中,唐朝达到了顶峰,然而到了清朝时期,当欧美国家发生巨变时,我们的大清帝国仍沉浸在孤芳自赏中,对世界的形势浑然不知,从而逐渐与世界的发展脱轨。
材料二: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欧洲的三大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使得欧洲在1914年前的一百多年里,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
——斯塔夫理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请举一例说明唐朝对外文化交往的情况并简要说明唐文化对外影响力的主要表现?分析清朝出现与世界脱轨的原因。
(2)材料二所提“欧洲的三大革命”是指哪三大革命?其共同作用如何?欧洲的殖民扩张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造成什么影响?
阅读材料,根据教材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2008年以来,美国爆发的新一轮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有人说这次危机堪比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
材料二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
(1)2008年,自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全球的原因是什么?
(2)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的特点是什么?
(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为了克服 “大萧条”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今天,各国要度过危机需要怎样做?
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世界文明成果的盛会,科技与创新推动了历史的前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851年5月,英国伦敦水晶宫展览会首次成功的向世界人民展示了工业革命时代的辉煌成就。被称为工业革命“灵魂式的发明”是什么?他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2)如果请你设计主题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的黑板报,你会重点介绍那两个国家极其重要的发明创造?
(3)请你举例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产生的影响?
(4)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高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大规模开垦荒地,种植玉米。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1991年12月27日,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在德国电视台发表演讲时表示,对苏联的解体感到“羞愧”和“耻辱”。
(1)材料一中提到的列宁的思路指的是什么?后来僵化的苏联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提到的措施是哪位苏联领导人实施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结果如何?
(3)苏联解体时的领导人是谁?
(4)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至少答出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