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见证历史,图片诉说历史。以下是一组反映了中国现代以来的外交历程的图片,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外交事件?
(2)图三中的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
(3)图四的照片应该拍摄于哪一年?图中周恩来与谁握手?接下来的一周活动中,双方取得了什么成果?
(4)长期阻碍中美关系改善的是什么问题?
(5)中美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是在什么时候?
(6)中国取得图三和图四中的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美关系发生这种变化,你得出怎样有益的启示?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过往甚密,古往今来两国关系一直引人注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日两国友好往来历史悠久。在被动遭遇世界时,面对的都是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文明强盗。两国国人几乎都是带着茫然与困惑来面对坚船利炮与不平等条约。然而,痛定思痛后,日本从闭关锁国的落后境遇中觉醒过来,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经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革命,终于走向强盛。而中国却在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掠夺中,百孔千疮,日益衰弱。雪上加霜的是,新近加盟到列强阵容的日本,骤然挥来屠刀,回手给原本同样命运的中国以致命一击。
——人民网《日本是如何拉开了与中国的差距》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国“友好往来历史悠久”的典型史实两例,并指出两国“被动遭遇世界”的共同原因。
(2)材料一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革命”是指什么?据材料,概括指出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28日 01 版)
(3)今年9月3日,我国将举行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纪念活动?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的性质,并指出其胜利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日本在甲午战争和二次大战中的表现,以及在战后的重新崛起,对中国的发展都产生了近距离的强烈刺激作用,这无疑将使中国这只雄狮永远不敢再睡过去,因为有日本这个“闹钟”在身边,中国人将永远不敢懈怠。
——《日本,雄狮身边的闹钟》
(4)据材料三,指出“闹钟”强烈刺激过“雄狮”的史实。你认为,“闹钟”在战后的重新崛起有哪些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善于用人、勇于改革是一个国家得以强盛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决心继承秦献公的改革……他发出求贤令说:“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就是这则求贤令,将商鞅从魏国招到秦国,从而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变法运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杀害商鞅的秦惠文王和他的后继者,顺应时代的潮流,仍然忠实地贯彻执行商鞅所制定的各项基本政策。
——大象出版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概括这次变法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冯太后听从大臣的建议,革除部落旧俗,仿照汉制进行政治、经济改革。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亲政。……他义无反顾地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接着就推出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一系列全面改革举措。孝文帝及其祖母冯太后成功地承当起了促进“胡汉融合”的任务,成为顺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的杰出代表。
——华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改革中的关键举措及改革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一、二,分析两次改革得以成功的根本原因。 从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美国总统签署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对恶性竞争的企业界、不适应生产力要求的生产关系、深陷贫困的劳工以及尖锐的劳资关系进行了规定,从而遏制生产过剩。“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
——邓小平
材料二欧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响是灾难性的。……长达6年的战争苦难已使欧洲筋疲力尽,经济上衰弱的生存能力已使欧洲无法决定自己的未来。……完全失去了以往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为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经济上的联合……在以后40多年的时间里,欧共体(后为欧盟)成员国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材料三 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段材料,分别说出: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经济发展彤成怎样的模式?
(2)材料二中“长达6年的战争”使欧洲“完全失去了以往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请你结合当时的世界局势的史实加以证明。
(3)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联合的历程呈现出什么趋势?这种趋势对当今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日本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这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是哪一条措施?
(5)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埋首发展经济,那么你认为要想使各国经济都有相对良好的发展空间,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综合探究九年级三班历史兴趣小组以“大国的兴衰一英国”为主题进行了一次专题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该活动。
【近代辉煌篇】
近代以来英国曾以政治制度、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走在世界前列,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l)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在政治制度上走在世界前列的。
(2)伴随着先进的政治制度,英国在生产技术方面又是怎样领先世界的?
(3)英国两位著名科学家的成就,奠定了英国近代自然科学的领先地位。请你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及他的主要成就。
【现代衰落篇】
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升起。 20世纪40年代上半期是英国灾难深重的年代,它从此完全丧失了经济霸主地位,并要依靠美国的援助才能走出困境。
(4)20世纪40年代英国彻底丧失经济霸主地位,英国此后走出困境主要得益于美国实施的什么政策?
(5)伴随着经济的衰落,英国的政治霸主的地位也随之丧失,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成为美国的“应声虫”。试举例说明。
阅读材料,请你探究。
材料一世界上还有谁,能让十亿农民一年之内就解决了温饱问题;世界上还有谁,能让一座小渔村一夜间变成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世界上还有谁,能让中国的14个沿海城市在三年内就变成了座座金山;世界上还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它的成功运用,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邓小平纪念堂的一段留言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留言,反映了邓小平有哪些制度改革创新?(至少写出两点)
(2)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理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走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