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土地创度改革关系广大农民利益,也关系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我国正在部署新一轮农村改革,简称“新土改”。
材料一 十八大报告提出改革征地制度,强调要“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2012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于理法修正案(草案)》,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作了修改,并提请全国人大审议。201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从更大范围、更宽领城和更深层次推进节约集约用地。2014年2月,国土资源部召开全国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地方座谈会,问计基层和一线,广泛听取基层意见,认真总结基层开创的鲜活经脸,加快研制总体思路框架,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某县土地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具体情况如下。
实行农村承包地流转模式 |
具备条件的种养大户发展家庭农场;鼓励和支持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和支持农户将所承包的耕地委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社经营 |
工商资本入驻土地流转 |
与全省大型粮食公司合作,粮食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用于农村土地经营,有效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
允许以土地经营权作抵押货款 |
颁布了对土地流转各项支持政策,其中在加大金融信贷支持这一块,规定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农业生产设备、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受转土地经营权和地上设施等可作为抵押开展抵押贷款业务 |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政机关应如何推进新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工作。( 12 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县土地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的重大经济意义。(14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1)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2)请运用意识反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
材料: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蕴含的哲理。
材料一“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
材料二:霍尔巴赫是18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
材料三: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它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的存在着的东西”。
(1)上述材料的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世界观?
(2)对以上三种观点作出简要评价。
从某种程度上说,幸福其实是一种边际效益在某个特定时刻的最大化满足。“民生”、“幸福”是2013年的中国热词。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已成为中国共识。
材料一:2013年中国发展与民生指数
图1
2013年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满意度
图2
注:中国发展与民生指数测度主要测度中国的发展和民生状况,包括民生质量指数、公共服务指数和社会管理指数,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科技创新、公众评价等6项一级指标,其中民生改善模块设置了收入分配、生活质量、劳动就业3项二级指标。西藏和港澳台未参与排名。
(1)指出材料一中两图包含的经济信息。
(2)就中国发展与民生指数测度,有人说,如果没有GDP,一定不会幸福;只有GDP,可能不一定幸福,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抛弃GDP,而是超越GDP。请从“科学发展观”角度加以评析。
某校高一(7)班召开了“聚焦中学生消费现象”的主题班会,在探讨对消费的认识时,甲、乙、丙同学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甲同学:“我自己的手机我喜欢就行了,管它是否时尚主流,管它有没有摄像头去玩偷拍,管它4096色还是6万5色,它有个性,够反叛、跟我有feel,我就要它!”
乙同学:“食品消费,向广告看齐;人情消费,向父母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美容消费,向明星看齐。”
丙同学:“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1)假如你是该班学生,根据班会的讨论,请你归纳,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见解分别受到哪种消费心理的影响?(9分)
(2)你认为中学生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要践行哪些原则。(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