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0日晚,茂名市些一群众在市委市府门前聚集,以表达对拟建芳烃(PX)项目的关切,但现场有小部分闹事者置法律法规于不顾,借机肆意破坏市区的公共设施,造成多人受伤。茂名市政府表示,在考虑芳烃(PX)项目上马时一定会通过各种渠道听取公众意见,决不会违背民意进行决策。但事件发生后,茂名市反PX游行造成“15死300伤”“坦克车进城”等谣言开始在网络上散播。
结合材料,谈谈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台后,在某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研讨会上,一些专家认为下面因素能助力该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政府设立了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制定实施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已有120家文化企业改制,40家企业已上市,累计融资275亿元
*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底蕴,拥有创新人才和高新技术优势
*北京人均GDP已超过10000美元;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10%
材料二:党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 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政策目标,促进人民受教育的公平正义。教育公平不是纸上谈兵,关键是把政策落到实处。迄今为止,国家先后出台过《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政府部门必须牢记改革使命,努力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教育部门必须谨记自身职责,把改革政策部署一一落到实处,力争教育 公平早日实现。
(1)请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中所列各因素为什么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谈谈对我国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的认识。
中国正努力让古老丝路恢复往日的辉煌,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认同和支持。“一带一路”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以及非洲东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44亿人口联系在一起,实现40多个国家的互惠共赢。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务实展开阶段。
结合材料三,说明“一带一路”战略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201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种种信号和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正迈入新的阶段,出现了趋势性、不可逆的新常态。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才能站上新的历史方位、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体现的道理。
材料一:面对日益复杂多元的现实文化生活,我们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国家利益作为社会各方面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理应得到各方面的服从和维护。一个年轻人在网上倡导国家利益至上,却遭遇了冷嘲热讽 ,这让他很困惑和郁闷,也应引起我们的理性思考。
结合材料,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对我们的要求及其依据。(12分)
材料一:
注: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材料二:随着居民收入增长,粮食消费中的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而全球每年约有13亿吨食物被浪费,其中,发展中国家的食物浪费主要源于技术原因,而发达国家的食物浪费则主要源于消费者的不当行为。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
(2)如何在居民收入倍增的同时有效避免粮食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