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种种信号和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正迈入新的阶段,出现了趋势性、不可逆的新常态。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才能站上新的历史方位、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体现的道理。
我国政府主张中国对南沙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1986年,邓小平在同菲律宾副总统劳雷尔会谈时首次提出南海地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的设想。 但由于各国国力、经济发展和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不同,这一政策的推行比较缓慢。随着 我国对石油需求逐渐增大和国际合作不断推进,2004年中国政府展开一系列外交努力,积极促成南 海地区的合作开发。
2005年3月14日,中国、菲律宾和越南三国的国有石油公司以一纸《在南中国海协议区联合 海洋地震工作协议》,开启了在这一数十年有争议的地区实践“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设想的新篇 章。从此,这片海在三国未来宏图中有了新名字: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请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中“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是如何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的?(12分)
(2)“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从设想到实践说明了什么道理?(9分)
材料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公布《世界经济黄皮书》和《国际形势黄皮书》表明,中国在 各大国中综合国力排名第六,属于国立次强的国家。
材料二 黄皮书同时指出,我国的劣势在于落后的技术水平,劳动力质量低,信息力落后, 支持创新体系的制度,环境和基础设施不配套,整体上国力资源处于落后的位置。
(1)我国为什么要不断地提高综合国力?(4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综合国力应该采取哪些对策?(11分)
材料: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30年来,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 世界。我们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开展交流合作,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 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世界多样性,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们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 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我国提倡应如何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10分)
以下是记者对两个村书记的采访记录
甲村 问: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答:18000元左右,比前年增加了10% 问: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那可多了,原来的荒地已经被改造成草莓生产基地和绿色蔬菜园区,都是现代化的大棚生产。我们的村 ![]() |
乙村 问: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答:大概1000元。 问: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卖老三样呗,核桃,梅子和大枣。去年下了场雹子,有些家庭颗粒无收,外地收货的商人还总是压价。 问: ![]() 答:还没有。 |
对比甲村和乙村,结合经济常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通过“强化产业支撑”增加农民收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据统计,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1/4,我国单位能耗创造的GDP仅为0.7美元,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2美元。我国CO2排放占世界总量的1/3,预计到2015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
图11为2008年中国能源结构对比图。材料二目前,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不足40%,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70%。中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09年12月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
(1)上述材料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2)针对上述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