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麦旗叶是小麦一生中抽出的最后一片叶,研究表明旗叶的生长发育能显著影响小麦的产量。科学工作者对小麦旗叶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测定其不同发育阶段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因1表示小麦细胞在符定环境条件下的生理状态。

(1)总叶绿素含量通过影响   而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气孔相对开放度则通过影响    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
(2)图1中叶肉细胞的生理状态是,与图 l所示生理状态相同的最可能是表中  (填发育时期)的叶肉细胞。
(3)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最好选择表中       (填发育时期)的旗叶为材料来进行,该时期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    。研磨时加入少量 CaCO3的作用是   
(4)研究人员认为,在小麦的灌浆过程中,小麦胚乳中的淀粉主要由旗叶提供。请补充完成以下科研实验设计思路,验证研究人员的认识。



2

 

①在小麦的灌浆期,将旗叶和其他叶片分别包在密闭的透明袋中,分别通人充足的14CO2   并始终保持25℃及给与合适的光照等条件。

②将小麦培养至籽粒成熟时期收获籽粒。
③检测小麦籽粒胚乳中    的含量并计算比例。如果  ,则证明科研人的认识是正确的。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 min分裂一次,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

(1)复制过程除需要模板DNA、脱氧核苷酸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答两点)。
(2)为了证明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请设计实验三(用图示和有关文字补充在图中),并画出结果C。

(3)该过程中,实验一、实验二起________作用。若用15N标记的DNA作为模板,用含有14N标记的培养基培养,在坐标图中画出连续培养细菌60 min过程中,15N标记DNA分子含量变化的曲线图。

分析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前,人们已经证实了DNA分子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构成的长链,自然界中的DNA并不以单链形式存在,而是由两条链结合形成的。
材料二:在1949年到1951年期间,科学家 Chargaff 研究不同生物的DNA时发现,DNA分子中的嘧啶核苷酸的总数始终等于嘌呤核苷酸的总数;即A的总数等于T的总数,G的总数等于C的总数,但(A+T)与(G+C)的比值是不固定的。
材料三:根据R.Franklin 等人对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DNA分子由许多“亚单位”组成,而且每一层的间距为3.4埃,而且整个DNA分子长链的直径是恒定的。
以上科学研究成果为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奠定了基础。请分析回答:
(1)材料一表明DNA分子是由两条____________组成的,其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
(2)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总数始终等于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总数,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总数等于T的总数,G的总数等于C的总数,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与T的总数和G与C的总数的比值不固定,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R.Franklin 等人提出的DNA分子中的“亚单位”事实上是________;“亚单位”的间距都为3.4埃,而且DNA分子的直径是恒定的,这些特征表明______________。
(6)基于以上分析,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各对应碱基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并成功地构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请利用DNA酶做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1)设计方案
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
第二步:________,然后分别处理:

培养基编号
A
B
C
处理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你设计的实验,还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科研小组对某病毒遗传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略
实验目的:探究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某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酶、RNA酶。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等量活鸡胚两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两组活鸡胚中注射有关物质。
第二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活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该种病毒。
请将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填入下表:


注射
的物质
实验现象预测(有无该病毒产生)
相关判断(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第一组

如果________,
如果________,
则____是遗传物质
则____是遗传物质
第二组

如果________,
如果________,
则____是遗传物质
则 ____是遗传物质

下面介绍的是DNA研究的科学实验:

Ⅰ.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如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将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与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
第三步:一定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进行离心。
(2)以上实验结果能否证明遗传物质是DNA?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用紫外线处理大肠杆菌可诱导产生对T2噬菌体有抗性的大肠杆菌,这种抗性的产生与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变化有关。下图简要示意处理的方法:

(1)在紫外线作用下,大肠杆菌的膜蛋白质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如何将图中的T2噬菌体抗性菌株从混合菌株中筛选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