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从三十多年前开始,中国的改革就一直在探索中前行。随着世情、国情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的改革开始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需要政府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以全局的视角对改革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思考,协调各种关系,确定目标并为其制定正确的战略、路径,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改革的主体绝不仅仅是政府。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任何成功的改革,最不可缺的是善于表达、积极参与的负责任的公民。
(1)请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对改革进行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的原因。
(2)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在参与改革过程中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春节,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帖子备受关注。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看完文章之后,作了重要批示,指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
材料三社会上出现了“酷抠族”。“酷抠”是当下的一种流行的抠门,这是一种褒义下的“抠”,因为酷抠族崇尚的是“节约光荣,浪费可耻”。酷抠族精打细算不是吝啬,而是一种节约的方式。酷抠族喜欢高质量的生活,具有很好的审美观眼光和高雅的生活品味。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消费的知识,对材料中反映的现象提出应对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2月中国园艺学会的一些专家分析了我国水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不顾条件,盲目发展。一些地方领导不顾市场需求和本地实际,重形式轻实效,搞所谓公路两旁“一律”种果,弄得当地群众苦不堪言。个别地方已出现水果滞销,价格下降,果农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二是粗放经营,效益不高。目前我国果品平均亩产与先进国家差距很大。投产果园有30%为低产劣质园。有些果品外观和内在质量比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因为单产低,质量差,所以效益不高。
联系所学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分析材料中两个问题产生的原因。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活力与担当。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入世以来,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与摩擦并存。尤其是近两年来,在频频来袭的经济“寒流”中,各种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重新呈现抬头趋势,为经济回暖制造了一系列障碍。我国东南沿海某外贸大省,2011年上半年共遭遇“两反两保”(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调查)案件14起,涉案金额8012 7)-美元,涉案企业234家;与去年同期相比,涉案金额增长1.32倍。
(1)假如你是其中一家涉案企业的负责人,面对国际竞争中不公平的待遇,你认为企业怎样做才能既维护自身利益,又能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10分)
材料二 中国“入世”十年来,截止2011年8月,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亿。与数量飙升同步,汽车的档次也日渐提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停车紧张等。 汽车产业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空气污染问题。
(2)中国入世十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的变化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观点?
材料 2010年国家继续 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如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安排“三农”投入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重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幅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等把事办好,真正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
结合材料: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知识,说明系列惠民措施对扩大消费的作用。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后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
材料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和实践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深刻结论。“实干”从哲学上说可以是“实践”,也可以是“劳动”。“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苦的劳动来创造”,唯有“实干”方能兴业兴邦,益民、益天下。
(1)依据材料一,从哲学上说明实践的重要性。
材料二:实干不等于盲干和蛮干。“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会致死。
(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知识,分析材料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