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不断努力奋斗,为历史留下了辉煌的篇章。请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45年8月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战胜利。但是抗战胜利后不久,国民党又发动了内战,经过3年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推翻了南京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实行,使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外交领域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势蒸蒸日上。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1)小华同学在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程时,制作了一张大事年表,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帮他完成表格。
时 间 |
重大事件 |
1921年7月 |
|
1945年8月 |
|
1949年10月 |
|
1956年底 |
|
1978年底 |
|
(2)在小组讨论中,请你选择大事年表中的三个事件并对事件的历史意义作扼要说明。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如何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仔细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是哪一次国际会议的场景?它将什么政策推向了顶峰?
(2)图二中的文字内容所反映的是哪部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3)图三是哪一场战役的场景?此次战役的作用如何?
(4)图四反映了什么历史场景?图二对图四有着怎样的影响?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电讯手段的出现及其大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这次的科技革命主要在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展开。
--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显露出来;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材料一展示的是与哪次革命相关的新成果,举例说明这次革命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的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情况?
(3)请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说明科学存在哪些"潜在的危险",并谈谈人类如何应对这些"潜在的危险"。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过往甚密,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引人注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友好交流】
(1)在中日交往史上,曾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请根据图一和图二列举古代史上中日友好交往的两个事例。
【各自探索】
材料一 "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2)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当时中国和日本分别正在开展什么运动?简要谈谈日本的这次运动对日本的影响。
【侵略扩张】
材料一(日方消息)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的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人民网
材料二卢沟桥畔一时间硝烟弥漫,笼罩在侵略者燃起的熊熊战火之中,中国军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顽强抵抗……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3)材料一中的"日清战争"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次侵华战争?"下关条约"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简要回答这次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4)材料二中表述的情形与哪一历史事变密切相关?
【以史鉴今】
材料一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来作榜样。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
--外交部长王毅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日关系怎样才能健康发展?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历史上,开创庞大帝国的帝王之中,排名没有比得上秦始皇的,因为无论是古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是古罗马帝国的凯撒,他们的帝国早已不存在了,对世界的影响远无法与秦始皇相比。其实,即使他们在位时,其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也远远小于秦始皇。
--《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
材料二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 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三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四多民族与大一统的局面向来为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学者所称颂……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曰:"今汉兴, 海内一统。"……清康熙帝曰:"合天下之心以为心,公四海之利以为利。"
--张传玺《大一统与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
(1)材料一中秦始皇的"庞大帝国"正式建立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巩固"帝国统一性"采取的经济措施。
(2)唐太宗在经济方面采取的什么措施体现了材料二的思想?在他统治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什么?
(3)材料三表明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康熙帝在抗击外来侵略方面的主要事迹。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促使国家兴盛的主要因素。
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有过许多改革与调整,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求变化,求发展,求进步,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脉络,也是中国探索繁荣富强道路的根本 方向。
材料一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 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1)请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 如果曾国藩开辟了西化之路的话,左宗棠和李鸿章则是斗志昂扬地紧握了西化 的火把。--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2)材料二中的"西化"指的是晚清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哪一次运动?
材料三 2014 年是邓小平诞辰 110 周年,为纪念这位伟人,央视一套特播出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该剧播出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人们的热议。对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评价,有人说:"世界上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像邓小平那样通过他的政策使几亿人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
(3)邓小平所提出的改革开放是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该会议除了提出改革开放 外,还有什么内容?谈谈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1929 年 10 月 24 日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黑色星期四",那一天纽约股票市场 竟有一千三百多万股股票在一天内被抛售出去,全国为之震动,从此美国的经济就像雪崩一 样,开始全面滑坡。
(4)当时哪一位总统挽救了美国经济的衰退现象?其颁布的中心措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