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         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体污染物,最后一项才是加重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雾霾天气会对肺脏造成损伤。多吃些富维生素的食物可达到清肺、润肺、养肺的功效。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2)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

①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基本类型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台州甘蔗制糖有着悠久的历史。甘蔗制糖的部分环节为:清洗甘蔗→压榨甘蔗→分离渣汁→蒸发浓缩→……

(1)甘蔗在压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  

(2)渣汁的分离与图中的  (选填“A”、“B”或“C”)实验原理相同。

(3)糖汁在蒸发浓缩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怎么变化?  

下表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t1<t2<t3)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t1

t2

t3

物质A(克)

36.0

36.2

37.3

物质B(克)

31.6

36.2

110.0

物质C(克)

0.165

0.135

0.076

(1)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3℃时,分别取等量的B、C饱和溶液于试管甲、乙中(如图),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不考虑试管中水的变化),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  (选填“甲”或“乙”)。

(3)t1℃时,将10克A固体放入4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气体的常用装置。

(1)图甲中,在试管口放棉花的目的是  ;用图示方法收集氧气的理由是  

(2)用图乙装置制取并检验CO2性质时,澄清石灰水始终未见浑浊,原因可能是  

在研究碱的性质时,向充满CO2的矿泉水瓶里加入少量Ca(OH)2溶液,拧紧瓶盖并振荡,瓶变瘪,但溶液中并未出现浑浊,那么Ca(OH)2溶液是否与CO2反应呢?于是同学们进行了猜想和实验:

猜想一:Ca(OH)2溶液与CO2不反应,是CO2溶于水导致瓶内气压变小而变瘪。

猜想二:Ca(OH)2溶液与CO2反应,生成了可溶性物质。

实验

步骤与操作

实验现象与结果

结论

1.取2个相同的软塑料瓶,分别集满CO2气体,编号为A、B.

两瓶内气体无色透明,瓶子形状正常。

Ca(OH)2溶液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2.分别向A、B两瓶中加入等量的饱和Ca(OH)2溶液和 ,立即拧紧瓶盖并振荡。

两瓶内液体未出现浑浊;两瓶均变瘪,A瓶变瘪程度更大。

1.测出反应前Ca(OH)2溶液的pH.

大于7.

2.测出反应后A瓶内液体的pH.

小于7.

(1)将表中“?”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能判断“Ca(OH)2溶液与CO2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  

(3)查阅资料得知:A瓶中未出现浑浊是因为过量的CO2与H2O和CaCO3反应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有人提出,只要利用现有装置和试剂,对实验一稍作补充或改进就能观察到浑浊现象、请简要说明你的做法:  

利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验证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如图,小科将适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塞入一团棉花并测出试管、棉花与药品的总质量为m1.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后,测得量筒中气体体积为V,再次测得反应装置与物质总质量为m2,已知常温常压下氧气密度为ρ.据此请回答:

(1)实验中用量筒收集气体的好处是  

(2)实验中,试管口内壁附着紫红色小液滴,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发现:m1﹣m2≠ρV,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试管中高锰酸钾没有完全分解

B.导管口连续均匀冒气泡时才收集气体

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

D.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