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怀远盛产石榴,石榴酒是当地的特产酒,宁夏永宁盛产葡萄,葡萄酒是当地的特产酒,湖南洞庭乃鱼米之乡,家庭擅长米酒酿制。
(1)以上三地家庭酿制当地特产酒时,不必向料中接种酵母菌的是_____________地区。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家庭用50斤容量的瓷坛初次酿制30斤葡萄酒,几天后瓷坛塑料封口外鼓,酒香四溢,非常成功。来年信心大增,照去年原样酿制50斤,结果二十几天过去了,仍无什么酒味,塑料封口也不外鼓,原因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酵母菌直接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科研人员将地衣芽孢杆菌的α-淀粉酶基因转入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酵母菌菌种,过程如图甲所示。
A.图甲中,为达到筛选目的,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_____作为唯一的碳源。②③过程需要重复多次,目的是经筛选纯化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某同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若要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下表是取0.1ml菌液进行涂布时,不同稀释倍数下统计的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数:
稀释倍数 |
103 |
104 |
105 |
|
重 复 实 验 |
1 |
1498 |
125 |
12 |
2 |
1208 |
135 |
9 |
|
3 |
1189 |
130 |
6 |
根据表中数据估算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浓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_个/ml。
下图为谷氨酸发酵装置图。
发酵罐结构示意图
(1)图中3、6处是发酵罐夹层中水的进出口,水在发酵罐夹层流动的作用是。
(2)谷氨酸发酵液的pH应控制在7~8范围内,随着代谢产物的积累,发酵液pH变化趋势是,控制办法是。发酵过程中,若谷氨酸积累过量,会抑制的活性,导致合成途径中断,这种代谢调节方式称为调节。
(3)如果在4处通入空气,谷氨酸产量会,原因是。
厌氧生物处理是一种低成本的废水处理技术,我国科技工作者对厌氧生物处理中的产甲烷菌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下图表示在一定容器中培养的产甲烷菌的增长速率曲线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甲烷菌与硝化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否相同?。
与其他生物相比,微生物代谢非常旺盛的原因是。
(2)图中B点表示,所在时期属于产甲烷菌生长的期,处于该时期的产甲烷菌在生产上的应用是。
(3)如加大产甲烷菌的接种量,OA段要(填“延长”、“缩短”或“不变”);如要延迟DE段表示的时期的出现,可利用的方法;如想通过废水处理获得大量的甲烷,则应使曲线保持在段。
下图是黄色短杆菌合成赖氨酸途径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黄色短杆菌利用合成赖氨酸、苏氨酸和。
(2)当和都积累过量时,就会抑制天冬氨酸激酶的活性,该过程属于的调节。
(3)赖氨酸是人和动物的氨基酸,利用黄色短杆菌大量生产赖氨酸就必须抑制形成。
(4)科学家对黄色短杆菌进行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的菌种,提高了赖氨酸的产量,该过程属于。
(5)黄色短杆菌合成的赖氨酸是代谢产物,它合成后的存在部位是。
下图为某种细菌的生长曲线及A、B两种代谢产物积累曲线。
请据图回答问题:
(1)A产物合成始于细菌生长曲线的 期,属于 代谢产物。
(2)B产物的积累量在细菌生长曲线的 期最大。
(3)绝大多数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7 ℃。为了探究培养温度对谷氨酸棒状杆菌代谢产物(谷氨酸)合成量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在实验中有4处错误,分别标以①、②、③、④,请依次分析错误原因 。
第一步:设定培养温度为
第二步:将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在设定的温度条件下
第三步:定时取样,分别测定谷氨酸合成量,记录结果并绘制曲线。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在30℃培养条件下,谷氨酸合成量最大,则认为
① 。
② 。
③ 。
④ 。
下图表示在三个密闭装置中培养某种细菌的实验,在控制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析培养液中淀粉酶的活性。请回答:
(1)在该细菌酶合成的调节中,淀粉酶属于酶,合成此酶需要的细胞内、外条件分别是和。
(2)经过诱变处理,在无淀粉条件下培养该菌,也从培养液中检测出了高活性淀粉酶,将诱变后得到的菌悬液适当稀释后,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看到如图所示情况,这说明菌落是突变菌。此变异应该发生在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结构的(填“编码区”或“非编码区”)。
(3)下图为某细菌合成某种氨基酸的代谢调节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物质):
从微生物代谢的调节来看,酶Ⅰ是酶。该种氨基酸在细胞中积累过多,会抑制酶Ⅱ的活性,这种调节方式与①相比有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