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4分)
(1)屋舍俨然(2)如外人   (3)余人各复至其家 (4)答之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分)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

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

言而有信

杳无音信

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

乘风破浪

乘虚而入

乘兴而来

D.遂逐齐师

出师未捷

百万雄师

仁义之师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 郑,过周而东。郑贾人 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 郑伯之命,犒 以十二牛,宾 秦师而却之 ,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

时汉方事 匈奴,式 上书,愿输 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⑤[宾]以客礼对待。⑥[却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输]交纳。⑩[边]边防。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 瓦轻,芭蕉新折败荷 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 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②荷:也称作莲。③金粟:金果一般的花藕,这里指菊花。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②濯清涟而不妖

妖:   

③宜乎众矣

宜:   

④金粟初开晓更清

初: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爱莲说》中,菊是   的象征;《咏菊》中,菊有   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

(4)《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文房四谱(节选)

◆苏易简

【笔】《墨薮》云:取崇山绝仞中兔毛,八九月收□,取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妙。今之小学 者言笔,有四句诀云:"心柱硬,覆毛薄,尖似锥,齐似凿。"

【墨】《墨法》云: 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许以胶水溲 作挺 火烟上薰之一月可使。入紫草末色紫,入秦皮末色碧,□色俱可爱。

【纸】《资暇》云:松花笺,代以为薛涛笺,误□,松笺其来旧矣,元和之初,薛涛尚斯色,而好制小诗,惜其幅大,不欲长剩,乃命匠人狭小为之。蜀中才子既以为便,后裁诸笺亦如是,特名曰薛涛笺。

【砚】 或云:端州石砚匠识山石之文理,凿之五七里得一窟,自然 有圆石青紫色,琢之为砚,可值千金

【注释】①小学:中国传统语言学。②溲(sōu):调和。③挺:硬而直,这里指块状的墨。④自然:天然。

(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使         

(2)请将"其""也""之"三个文言虚词准确还原到文中的方框内。

A.八九月收□B.□色俱可爱C.松花笺,代以为薛涛笺,误□

(3)请用六个标点符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许以胶水溲作挺火烟上薰之一月可使。

(4)请翻译《文房四谱》(节选)中有关【砚】的文段。

(5)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历代文人最钟爱的笔、墨、纸、砚,有许多连同产地一起成了享誉古今的知名品牌,请各举一个这样的品牌名称。

笔:   墨:   纸:   砚:   

(6)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含有"笔""墨""纸""砚"中任意一字的一联古诗。

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良将李牧

司马迁

李牧者,赵之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 "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 ",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 士,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 ,急入收保 ,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 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 五万人,教者十万人,悉勒习战。李牧多为奇阵,大破杀匈奴十余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便(bià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②莫府:即幕府。③飨(xiǎng):用酒食招待。④入盗:入侵。⑤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通"堡"。⑥让:责备。⑦百金之士:能冲锋陷阵的勇士。

(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B.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C.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D.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军细柳

上自劳军

B.居无何

常居雁门

C.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他人代将

D.已而之细柳军

赵之良将也

(3)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中有许多词语和古代礼仪相关,如"持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则,恪守军礼,以示君威。

B.甲文中汉文帝在细柳军不仅未得到至尊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他却对周亚夫大加称赞,体现了汉文帝的开明、识大体。

C.甲文中写细柳军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军士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D.乙文中"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从反面说明李牧之前对匈奴的用兵策略是正确的。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②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5)从以上两文中看,李牧在治军方面与周亚夫有什么共同点?李牧又有什么独特之处?

文言文阅读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为贼所获。同辈百余人皆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大亮既贵,每怀张弼之恩。贞观末,张弼为将作丞 ,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贵,乃张弼之力也。乞回臣之官爵以复之。"太宗遂以弼为中郎,俄迁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 也。

大亮性志忠谨,虽妻子不见惰容。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收葬五宗之无后者三十余柩,送终之礼,莫不备具。所赐赏分遗亲戚,事兄嫂如父母焉。家无余财,卒,无珠玉以为含。 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天下叹伏之。

(选自《大唐新语》,有增改)

【注释】①将作丞:级别较低的官职名。②伐:自夸,夸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寻遇疾

未果,寻病终

B.莫不备具

百废具兴

C.无珠玉以为含

可以一战

D.而多弼不自伐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B.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C.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D.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很器重李大亮,在其生病时,亲自煎药送服。

B.张弼在李大亮的引荐之下,受到朝廷重用,获得升迁。

C.文章赞美了李大亮感恩图报、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品质。

D.本文与《周亚夫军细柳》都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刻画人物。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