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7 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13 年1 月我国74 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结果显示,74 个城市1 月总体达标天数比例为31 · 6 % ,超标天数比例为68 · 4 %。超标天数中以PM2.5 为主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
注:有数据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PM2.5 的“贡献”率较高。
表1 、2013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标准

车型
纯电动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
续航里程
80 ≤R < 150
150 ≤R<250
R≤50
R≥50
国产车型补贴
3.5 万元
5 万元
6 万元
3.5 万元
中央补贴
3.5 万元一6万元
0
地方补贴
视各地政策而定
0
其他优惠政策
上海、广州地区免牌照拍卖费用
同左

注:据前瞻数据中心监测,2013年2 月,新能源轿车稍售2314 辆,同比增长43.10% ; l—2 月累计同比增长71.97 % ,增幅较上年同期大幅扩大。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尊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全会号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丽中国梦而奋斗!
材料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要实现美丽中国梦,我们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1)概括材料一和表1 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之间的关系。(6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 相关知识,请你简要谈谈建设“美丽中国”对市场主体和国家发展可能带来哪些影响?(9 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实现“中国梦”提一些合理建议。(12 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劳动者求职 维护主权国家的统一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强居民收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blob.png

(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国民总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根据图,概括1996-2010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整体变动趋势。
(2)从2010年到2020年,若在国民总收入实现倍增的同时,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从45%逐步增加到65%,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应(小于、等于或大于)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率。
(3)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4)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盛会、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只是,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基础的重要性。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提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材料一:
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年份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
(亿元)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
出(亿元)
GDP
(万亿元)
2006
2566
3003
21.6
2008
4490
4616
31.4
2010
6654
7062
40.2
2012
-
10242
50.8

材料二:

注:①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

②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中。
(3)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一
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1)结合材料一,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3)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剩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
材料一
2004年,某县在R镇征地近2000亩(1公顷=15亩)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后.150多家配套企业相继入园,2012年该园区实现产值120亿元。在园区周围,学校、医院、银行等纷纷出现.2012年,该镇人口由2.3万增加到3.5万,新增人口中有7000多人足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务工农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经管大户集中起来、统一经管,建立了一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镇90%的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均收入明显增加。
材料二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被征地农民的许多现实问题受到广泛关注.M省2010年对1 460户被征地农民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显示,被征地农民户均失地2.1亩,99%的家庭得到各种形式的补偿,每户平均获得政府货币补偿76271元;与土地被征前相比,34%的家庭收入增加,户均增加7125元,37%的家庭年收入下降,户均减少10409元,其余家庭收入变化不明显;69%的农民拥有固定职业,31%的农民没有固定职业;在有固定职业的农民中,10%的农民是通过政府、社区介绍就业的;70%的农民拥有医疗保险,17%的农民拥有养老保险,3%的农民拥有失业保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假设你是M省人大代表,请结合材料二向政府部门提出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