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研究甲、乙两辆玩具车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实验测试中记录了相关数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18所示的路程—时间图像。由此可知:甲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 ;前
内,甲车比乙车多运动了_________
。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通过观察实验可知,物体和像到镜的距离,物体和像的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某同学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若保持压强计金属盒所在水中的深度不变,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时,观察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如图所示。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如图是小王同学所在小组做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情境,电源电压为15V,甲图为电路图,乙图为连接不完整的实物图。
(1)对照电路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乙图中未连接部分连接起来。
(2)实验中发现电流表示数较大,但电压表示数为0,此现象发生的可能原因是()
A.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 B.电压表的量程选小了 |
C.电阻Rx发生了短路 | D.把滑动变阻器下端两接线柱连入电路 |
(3)改正电路后,闭合开关,某次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丁所示,则I=A,测得的Rx=Ω。
(4)为了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实验可采取的办法是。
为了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用四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编号 |
液体 |
质量/g |
初温/℃ |
末温/℃ |
加热时间/min |
1 |
水 |
200 |
20 |
28 |
8 |
2 |
水 |
100 |
20 |
28 |
4 |
3 |
煤油 |
200 |
20 |
28 |
4 |
4 |
煤油 |
200 |
20 |
24 |
2 |
(1)在实验中用来间接反映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比较1、2两个烧杯,可以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有关;
比较3、4两个烧杯,可以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有关; 比较1、3两个烧杯,可以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有关;
(3)该实验在探究多个影响要素时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某同学按照课本要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填入下表:
实验次数 |
A处的电流IA/A |
B处的电流IB/A |
C处的电流IC/A |
1 |
0.10 |
0.12 |
0.22 |
2 |
0.20 |
0.24 |
0.44 |
3 |
0.25 |
0.30 |
0.55 |
⑴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⑵测量三次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