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第聂伯河水电站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根据材料一中图示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公元6、7世纪,学者、教师、工匠和僧侣才从大陆渡海而来,随身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宗教信仰。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注:图1为颐和园石坊,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的19世纪末世界上最华美的艺术品之一;图2为吉野号,明治天皇提取皇室费用购买的19世纪末世界上最快的巡洋舰之一。)
(1)材料一中的“天朝”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个朝代?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热情的皈依者”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一中遣唐使在唐朝学习文化,回国对日本进行了怎样的改革?(4分,列举两例)
(4)提取材料二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皇室开支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日比较。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兰经》的插图
材料二 某宗教信徒有五条义务,也是五条基本信条:“(1)念诵‘除了安拉,再没有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2)每日必须按规定仪式祈祷;(3)每年在规定的月份斋戒;(4)缴纳天课即施舍财物;(5)到麦加朝拜。”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和哪一宗教有关?材料一图中骑马的人物是谁?该宗教产生于何地?
(2)麦加在该宗教创立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为什么要“到麦加朝拜”?
(3)该宗教宣传“除了安拉,再没有神……”有何政治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书》是我国最早对日本有确切记载的历史书籍;《隋书·倭国传》记载:公元607年倭国派小野妹子使隋,国书上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新唐书·日本传》也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汉语),恶倭名,更号日本”。
请回答:
(1)从材料中看出,中日之间的交往最早始于哪一朝代?
(2)中国史书多次出现有关“日本”的记录说明了什么?
(3)从材料中看出,日本正式称日本是在中国的哪个朝代?从“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看出日本国名的含义是什么?
(4)日本历史上学习中国的一次最重要的改革发生在何时?史称什么?有何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二 “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臣下愿竭忠尽职,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
(2)这种制度是哪一次改革后逐渐形成的?这次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此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
(3)这种制度下,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的是什么人?通过材料看出他们需要尽哪些义务?

材料:《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结合1979年春天前夕的一件大事说说你对这句歌词的理解。
(2)“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指中国大地开始了一场伟大变革,这场伟大变革指什么?请你结合身边实际举例说明这场变革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至少不同主题2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