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选择题每个3分)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秩满当迁,湖广布政司参议阙,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辑,苗、獠畏怀。母丧,去。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复坐累谪戍安东屯。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不许,召为工部尚书。燕兵起,督河南军扼燕。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赐罪亚齐、黄。逮至,帝曰:“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曰:“尽臣职耳。”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
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诏安置海南。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炳文自死。皆揣帝意所恶者。祁阳教谕康孔高朝京师还,道省母,会母疾,留侍九月不行。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帝曰:“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命复其官。
三年秋,代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帝曰:“梁武、元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是年六月朔,日当食,阴云不见,赐请贺。不许。赐言“宋盛时尝行之。”帝曰:“天下大矣,京师不见,如天下见之何?”卒不许。
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同官赵羾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帝疑其自尽。杨士奇曰:“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语未竟,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命予葬祭。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谥文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景隆赐罪亚齐、黄 讦:揭发  B 炳文自死   经:上吊
C.梁武、元顺佛教 溺:沉溺      D.道省母     枉:违背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赐“不识大体”的一组是( )
①母丧,去                    ②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  
③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    ④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
⑤赐言:“宋盛时尝行之。”      ⑥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赐为人和厚。在安排因罪被贬戍边的人员过程中,郑赐给他们卸去刑具,让他们在租的房屋中休息,周济他们饮食,病者问医问药,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B.郑赐做地方官小有成绩,很得民心。湖广布政司参议一职空缺,朝廷命郑赐担任,他倾力除弊,百姓得以安居,苗、僚部族也心怀敬服。
C.郑赐做事喜欢揣摩皇帝心思。郑赐先弹劾孙岳擅自损毁太祖修建的寺庙,后弹劾李景隆暗中收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
D.郑赐遇事胆小,忧悸而死。他被同僚赵羾离间,病了多天,心里害怕而不敢要求退下,站在右顺门,因力不支倒地而亡。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
(2)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董宣传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撑。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夸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虢,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孝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属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夸勒共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箽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箽,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表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夸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专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敞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弃相。(选自范晔《后汉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同刑九人,应及宣次:次序
B.有诏左转宣怀令左转:降职
C.今勒兵界首:边
D.乃驻车马扣:拦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置尸舍内,塞其咎②余船次俱进
B.①叱奴下车,格杀之②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①陛下圣德中兴,纵奴杀良人②若无罪就死地
D.①天子不白农同②何哉?赢而不助五国也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出董宣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①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②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
③喜等闻,惧,即时降散④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⑤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⑥歌之日:“袍鼓不鸣董少平。”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宣严惩当地豪强公孙丹杀人案,严惩其亲属同党的结伙闹事,当他遭受自上而下的迫害时,视死如归,最终公孙丹被朝廷判了死刑。
B.董宣在解决江夏郡的“寇乱”时,没有采用一般统治者采用的镇压与屠杀手段,而是巧用朝廷“文书”的形式,表现出他的政治胆识。
C.董宣惩治湖阳公主的奴仆杀人一案很坚决,公主向皇帝告状,董宣在皇权面前不肯低头,将生死置之度外,显示董宣坚毅的品格特点。
D.董宣受到百姓的歌颂,也受到天子对他的褒奖,在他死后皇帝派使者前去探看,当得知董宣生活十分节俭时,皇帝听了后非常感动。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
(2)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
(3)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运河
明成祖肇建北京,转漕东南,水陆兼輓,仍元人之旧,参用海运。会通河开,海陆并罢。南江口,北尽大通桥,运道三千余里,而总名曰漕河。
永乐四年,成祖命平江伯陈瑄督转运,一仍由海,而一则浮淮入河,至阳武,陆輓百七十里抵卫辉,浮于卫,所谓陆海兼运者也。海运多险,陆輓亦艰。九年二月,用济宁州同知潘叔正言,命尚书宋礼、侍郎金纯、都督周长浚会通河。会通河者,元转漕故道也,元末已废不用。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漫安山湖而东,会通尽淤,至是复之。由济宁至临清三百八十五里,引汶、泗入其中。泗出泗水县陪尾山,四泉并发,西流至兖州城东,合沂。汶河有二:小汶河出新泰宫山下;大汶河出泰安仙台岭南,又出莱芜原山阴及寨子村。俱至静丰镇合流,绕徂徕山阳,而小汶河来会。经宁阳北堈城,西南流百余里,至汶上。其支流曰洸河,出堈城西南,流三十里,会宁阳诸泉,经济宁东,与泗合。
南旺者,南北之脊也。自左而南,距济宁九十里,合沂、泗以济;自右而北,距临清三百余里,无他水,独赖汶。礼用汶上老人白英策,筑坝东平之戴村,遏汶使无入洸,尽出南旺。南北置闸三十八。又开新河,自汶上袁家口左,五十里至寿张之沙湾,以接旧河。其秋,礼还,又请疏东平东境沙河淤沙三里,筑堰障之,合马常泊之流入会通运。又于汶上、东平、济宁、沛县并湖地设水柜、陡门。在漕河西者曰水柜,东者曰陡门,柜蓄泉,门以泄涨。纯复浚贾鲁河故道,引黄水至塌场口会汶,经徐、吕入淮。至永乐十四年,运道以定。
(选自《明史·志第六十一<河渠>》,有删节)
【注】①輓:wǎn,运输。②同知:明清时指知府的副职。③会通河:明朝将聊城临清县会通镇以南、徐州茶城(或夏镇)以北的一段运河称会通河。④陡门:用以蓄泄河水不同性状的闸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通河开逮:等到
B.南江口,北尽大通桥极:到达
C.自汶上袁家口左徙:改道,转向
D.合马常泊之流入会通济:渡过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用济宁州同知潘叔正言问今是何世,不知不汉
B.西流至兖州城东,合沂请奉命求救孙将军
C.遏汶使无入洸,尽出南旺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D.柜蓄泉,门以泄涨作《师说》贻之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宋礼等人“浚会通河”措施的一组是
①由济宁至临清三百八十五里,引汶、泗入其中
②经宁阳北堈城,西南流百余里,至汶上
③南北置闸三十八
④自右而北,距临清三百馀里,无他水,独赖汶
⑤在漕河西者曰水柜,东者曰陡门
⑥引黄水至塌场口会汶,经徐、吕入淮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成祖开始建都城北京,从东南转运粮饷,水陆并用,依照元人的旧例,水路采用海运。会通河开通后,就全靠河运了。
B.永乐九年二月,朝廷采纳济宁州同知潘叔正的计策,命令尚书宋礼、侍郎金纯、都督周长三人疏通元末废弃不用的会通河。
C.洸河是汶河的一条支流,在宁阳堈城西南方向,汇合宁阳的多个泉流后,流出三十里,经过济宁东面,又与泗河汇合。
D.南旺是当时会通河南北水流分流的最高点,称为水脊。宋礼采用白英的计策,在东平戴村筑坝拦水,使汶水全部流到南旺。

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决原武,漫安山湖而东,会通尽淤,至是复之。
(2)大汶河出泰安仙台岭南,又出莱芜原山阴及寨子村。
(3)纯复浚贾鲁河故道,引黄水至塌场口会汶,经徐、吕入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行简,字敬甫,莒州日照人。颖悟力学,贯经史。大定①十九年中词赋科第一,除应奉翰林文字。丁母忧,杜门读书。服除复任。章宗②即位,摄太常博士,累迁礼部郎中。司天台刘道用改进新历,行简奏乞复校测验,俟将来月食无差,然后赐名。诏翰林侍讲学士党怀英等复校,道用新历不可用,道用当徒一年收赎。
章宗将下诏示四方,行简奏曰:“往年饥民弃子,或丐以与人,其后诏书官为收赎,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识认,官亦断与之。自此以后,饥岁流离道路,人不肯收养,肆为捐瘠,饿死沟中。伏见近代御灾诏书,皆曰‘以后不得复取’今乞依此施行。”上其言,诏书中行之。行简乞于太常博士之下置检阅官二员,通礼学资浅者使为之,积资乃迁博士。
泰和③二年,为宋主生日副使。上召生日使完颜瑭戒之曰:“卿过界勿饮酒,每事听行简。”谓行简曰:“宋人行礼,好事末节,苟有非是,皆须正之。”上复曰:“颇闻前奉使者过淮,每至中流,即以分界争渡船,此殊非礼。卿自戒,语宋使曰‘两国和好久矣,不宜争细故伤大体。’丁宁谕之,使此意也。”四年,诏曰:“每奏事之际,须令张行简常在左右。”
五年,群臣复请上尊号,上不许,诏行简作批答,因问行简宋范祖禹作《唐鉴》论尊号事。行简对曰:“司马光亦尝谏尊号事,不若祖禹之词深至,以谓臣子生谥君父,颇似惨切。”上曰:“卿用祖禹意答之。”其文深雅,甚得代言之体。改顺天军节度使。上谓行简曰:“卿未更治民,今至保州,民之情伪。卒难臆度,如之何?”对曰:“臣奉行法令,不敢违失,狱讼之事,以情察之,钤制公吏,禁抑豪猾,以镇静为务。”上曰:“在任一年,所得利害上之。”
贞祐④初,上书论议和事,其略曰:“东海郡候尝遣约和,较计细故,迁延不决。今选忠实辨捷之人,往与议之,庶几有成,可以患。”三年七月,朝廷备防秋兵械,令内外职官不以丁忧、致仕,皆纳弓箭。行简上书曰:“弓箭非通有之物,其清贫之家、丁忧、致仕,安有所谓如法军器。今绳以军期,补弊修坏以求应命而已,与仓猝制造何以异哉?”是议也,丁忧、致仕竟得免。是岁,卒,赠金紫荣禄大夫,谥文正。行简端悫慎密,人所知。自初入翰林,至太常、礼部,典贡举终身,缙绅以为荣。
《金吏卷l06·列传第四十四·张行简》
【注】①大定,是金世宗完颜雍年号。②章宗,金主完颜璟。③泰和,是金章宗完颜璟的年号。④贞祐,是金宣宗完颜珣年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颖悟力学,贯经史淹:沉浸,停留
B.上其言,诏书中行之韪:认为……对
C.丁宁谕之,使此意也悉:详悉,熟知
D.庶几有成,可以患纾:解除,排除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将下诏示四方②不赂者赂者丧
B.①卿过界勿饮酒,每事听行简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
C.①卿自戒,语宋使曰②然后图南,适南冥也
D.①行简端悫慎密,人所知②吾属今之虏矣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行简“慎密”的一组是()
①俟将来月食无差,然后赐名②通礼学资浅者使为之,积资乃迁博士
③不宜争细故伤大体④臣奉行法令,不敢违失
⑤其文深雅,甚得代言之体⑥朝廷备防秋兵械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行简聪颖好学,在为母亲守丧期间闭门读书。他为章宗推辞劝进尊号代写的批答受到认可。
B.张行简虑事很谨慎。司天台刘道用修改进献新历法,张行简奏请等校验没差错后再赐名施用。
C.张行简治民有方。章宗问如何治理保州,他汇报了任职一年中调查实情、安民为要的成功做法。
D.张行简敢于建言。贞祐三年朝廷征缴弓箭时,他的建议使部分难以完成的人员免除了缴纳弓箭。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饥岁流离道路,人不肯收养,肆为捐瘠,饿死沟中。
(2)宋人行礼,好事末节,苟有非是,皆须正之。
(3)东海郡侯尝遣约和,较计细故,迁延不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乌氏庙碑铭
韩愈
元和五年,天子曰:“卢从史始立议用师于恒,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出不逊言,其执以来!”其四月,中贵人承璀即诱而缚之。其下皆甲以出,操兵趋哗,牙门都将乌公重胤当军门叱曰:“天子有命,从有赏,敢违者斩!”于是士皆敛兵还营,卒致从史京师。壬辰,诏用乌公为银青光禄大夫、河阳军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封张掖郡开国公。居三年,河阳称治,诏赠其父工部尚书,且曰:“其以庙享。”即以其年营庙于京师崇化里。军佐窃议曰:“先公既位常伯,而先夫人无加命,号名差卑,于配不宜。”语闻,诏赠先夫人刘氏沛国太夫人。八年八月,庙成,三室同宇①,祀自左领府君而下,作主于第②。乙巳,升于庙。
乌氏著于《春秋》,谱于《世本》,列于《姓苑》,在莒者存③,在齐有余、枝鸣,皆为大夫。秦有获,为大官。其后世之江南者,家鄱阳;处北者,家张掖,或入夷狄为君长。唐初,察为左武卫大将军,实张掖人。其子曰令望,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孙曰蒙,为中郎将;是生赠尚书④,讳承玼,字某。乌氏自莒、齐、秦大夫以来,皆以材力显;及武德已来,始以武功为名将家。
开元中,尚书管平卢先锋军,属破奚、契丹;从战捺禄⑤,走可突干⑥。渤海扰海上,至马都山,吏民逃徙失业,尚书领所部兵塞其道,堑原累石,绵四百里,深高皆三丈,寇不得进,民还其居,岁罢运钱三千万余。黑水、室韦以骑五千来属麾下,边威益张。其后与耿仁智谋说史思明降。思明复叛,尚书与兄承恩谋杀之。事发,族夷,尚书独走免。李光弼以闻,诏拜“冠军将军”,守右威卫将军,检校殿中监,封昌化郡王、石岭军使。积粟厉兵,出入耕战。以疾去职。贞元十一年二月丁巳薨于华阴告平里,年若干,即葬于其地。二子:大夫为长,季曰重元,为某官。铭曰:
乌氏在唐,有家于初;……来觐来斋,以馈黍稷。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
【注释】①三室同宇:三个祭室同在一个庙宇中。②作主于第:在家中做好牌位。③存:指乌氏先祖乌存。下文中的“余”、“枝鸣”、“获”、“察”等都是乌氏先祖的名字。④是生赠尚书:他生养了获赠尚书的乌承玼。⑤捺禄:山名。⑥可突干:契丹将领的名字。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从史京师致:招引
B.号名差卑,于配不宜:合适
C.可突干走:赶跑
D.积粟兵,出入耕战厉:磨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阴与寇连,夸谩凶骄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B.其下皆甲出臣具表闻,辞不就职
C.始以武功名将家请以秦之咸阳赵王寿
D.寇不得进,民还居向使三国各爱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体现乌承玼父子忠心报国的一组是()
①中贵人承璀即诱而缚之②天子有命,从有赏,敢违者斩
③先夫人无加命,号名差卑④乌氏自莒、齐、秦大夫以来,皆以材力显
⑤从战捺禄,走可突干⑥积粟厉兵,出入耕战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诱捕叛将卢从史的危急时刻,乌重胤挡住军门,正气凛然,控制住了局面。朝廷对他嘉赏提拔,并给予他建立家庙、先祖享祭的荣耀。
B.乌氏宗族源远流长,《春秋》上即有记载,历代都以才智能力显扬于世。入唐后成为名将之家,乌重胤因平叛有功而被封为河阳军节度使。
C.乌氏家庙于元和八年建成,用以祭祀乌重胤的先祖三代人:父亲工部尚书、左武卫大将军乌承玼,祖父中郎将乌蒙,曾祖父左领军卫大将军乌令望。
D.这篇碑铭重点突出,着重记叙了乌承玼父子舍生忘死报效国家的感人事迹,而对他们先祖的事迹则略去不述,这样写使碑铭的重点得以突出。

把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世之江南者,家鄱阳;处北者,家张掖,或入夷狄为君长。
(2)思明复叛,尚书与兄承恩谋杀之。事发,族夷,尚书独走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孙 武
苏洵
①天下之士与之言兵,而曰我不能者几人?求之于言而不穷者几人?言不穷矣,求之于用不穷者几人?呜呼!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见也。
②《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罕所及。以是而揣其为人,必谓有应敌无穷之才。不知武用兵乃不能必克,与书所言远甚。
③吴王阖庐之入郢也,武为将军。及秦楚交败其兵,越王入践其国,外祸内患,一旦迭发,吴王奔走,自救不暇。武殊无一谋以斯乱。若按武之书责武之失,凡有三焉。《九地》曰:“威加于敌,则不得合。”而武使秦得听包胥之言,出兵救楚,无忌吴之心,斯不威之甚。其失一。《作战》曰: “久暴师则钝兵挫锐,诸侯乘其弊而起。”且武以九年冬伐楚,至十年秋始还,可谓久暴矣。越人能无乘间入国乎!其失二也。又曰: “杀敌者,怒。”今武纵子胥、伯嚭鞭平王尸,复一夫之私忿以激怒敌,此司马戍、子西、子期所以必死仇吴也。勾践不颓旧冢吴服,田单谲燕掘墓而齐奋,知谋与武远矣。武不达此,其失三也。
④然则始吴能以入郢,乃因胥、嚭、唐、蔡之怒,及乘楚之不仁,武之功盖亦鲜耳。夫以武自为书,尚不能自用以取败北。况区区其故智余论者而能将乎!
⑤且吴起与武,一体之人也,皆著书言兵,世称之曰“孙吴”。然而吴起之言兵也,轻法制,草无所统纪,不若武之书词约而意尽,天下之兵说皆归其中。
⑥然吴起始用于鲁,破齐;及入魏,又能制秦兵;入楚,楚复霸。而武之所为反如是,书不足信也,固矣。
(选自《权书》,有删改)
【注】旧冢:这里指吴王的祖坟。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殊无一谋以斯乱弭:消除
B.威加于敌,则不得合交:交战
C.况区区其故智余论者而能将乎祖:效法
D.草无所统纪略:简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求之于用不穷者几人 B.兵家举为师
勾践不颓旧冢吴服 若按武之书责武之失
C.其失一 D.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见也

杀敌者,怒不足信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暴师则钝兵挫锐,诸侯乘其弊而起。
(2)夫以武自为书,尚不能自用以取败北。
第③段中,苏洵分条列出孙武的“三失”,表明了他对孙武怎样的看法?请用一句话概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