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类文明是多元、平等和包容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比希罗多德晚出的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1)据材料一,分析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分析他们这样记述“世界历史”的原因。
材料二 在欧风东渐的历史大潮中,西洋历法逐渐以各种途径进入中国人视野和日常生活之中。魏源较早地接受了西方传过来的“地球”和“经纬度”等概念。1877~1882年出使日本的黄遵宪对日本放弃沿用千年之夏历遽然改用阳历的做法颇不认同;十几年后,遍历亚欧美三大洲的黄遵宪,既认同阳历优于中历但又以为历不必改。1896年,开明的知识分子、近代出版家高梦旦从世界大同的国际化视角倡导改历。1897年,在思想界引领风骚的梁启超著文《改用太阳历法议》,大力鼓吹改历。1907年,在日本研修经济学的孟森发表《历法议》,从统计学角度论证阳历之便利,提出改用阳历的主张。民国肇建后历行改历,阳历最终成为全国一体遵行的官方历法。1912年8月,《教育杂志》发表文章,呼吁教育界应承担起引导民众改变旧思想、旧习惯以适应新历法的责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晚清到民国西方历法在中国传播的变化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语言表述符合学科用语。】
材料三 “文明的发展与借鉴”

穆罕默德· 阿里创办近代工厂
亚历山大二世司法改革
明治政府引进西方技术设备
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一国两制
拿破仑《民法典》
法国1875年宪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阅读上表,从“文明的发展与借鉴”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至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很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线后不久,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这就是怀特计划,它的真实意图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20世纪后半叶,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自由的全球贸易体系以及稳定而灵活的汇兑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外国投资和外国贷款等形式的资本流动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也组建了区域性经济团体,如“东南亚国家联盟”,致力于消除地区间的贸易壁垒。 ——沈汉主编《资本主义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为建立新的世界经济体系采取的主要措施。并评价该体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后半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工业革命可以不要前提,但是英国例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指出:“在英国工业化之初,能够压倒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之中,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产量(吨)
3 200 0000
29 500 000
投资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是什么?英国通过哪些方式或途径获得了进行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2)依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回答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八政:一曰食(农业生产),二曰货(商品流通),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尚书·洪范》
材料二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周礼·天官》
材料三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综合指出商周时期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态度。(4分)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8分)
(3)根据材料四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的观点。(8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四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五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的主要是哪些人?这些诸侯与周天子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封功臣谋士”时为什么将尚父列为“首封”?(8分)
(2)据材料二、三、四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6分)
(3)材料五中“周室衰微政由方伯”说明了什么?(6分)

研究性学习题目。
材料一、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语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陈寿,指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原文是“凡三往,乃见”。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百度百科“三顾茅庐”解释
材料二、“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
材料三、三国时魏国人鱼豢著的《魏略》和西晋司马彪的《九州春秋》都写到“亮乃北行见备”,即是诸葛亮主动去找的刘备。
——《 “三顾茅庐”真的存在吗?》
(1)对于三顾茅庐的真实性,历史上一直有争议,根据以上材料你持什么意见?为什么?
材料四、史学理论家刘知几称史家有三长:史才、史学、史识,章实斋又加一史德,并称之为史家四长。所谓史学,是指史家所掌握的史料;所谓史才,是指对史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所谓史识,则是指对历史事件之间关系以及历史发展方向的认识;所谓史德,则是指历史学家们的职业道德,简而言之,就是要求能够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
(2)在对上面第一问的分析中,你使用了“史学四长”中的哪一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