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文中的“革命性和民主性”是指
| A.规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 B.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宪法的雏形 |
| C.规定了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 | D.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 A.李煜 | B.李清照 | C.陆游 | D.辛弃疾 |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
| 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
| 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
| 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 |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 万人和; 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根据这段文字的特点,它应属于
| A.汉赋 | B.唐诗 | C.元曲 | D.宋词 |
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很早进入农耕社会 | B.中国古代科技勃兴很早 |
| C.上古时代文字已经成熟 | D.早期政权重视天文历法 |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
|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
| 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
|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