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英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话强调,君主应
A.加强集权 | B.独尊儒术 |
C.推行教化 | D.顺应天意 |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在《国史大纲》中又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此,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
B.宰相权力总体走向分散,明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
C.宰相权力总体不断集中,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
D.唐代宰相轮流坐庄,宰相制度总共经过六百多年被废除 |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 B.汉.宋.明 | C.秦.元.清 | D.秦.唐.明 |
自汉朝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①始终没有实权 ②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③最初是临时机构 ④始终由高官任职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③④ |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
西藏史籍《萨迦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行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思巴(土蕃的大喇嘛,元世祖让他主持宣政院)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于思巴。”以上材料表明()
①西藏已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②元皇帝重视利用宗教来进行统治
③思巴是西藏地方的宗教领袖和行政长官④思巴也是元朝中央政府中的高级官员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