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厉以宁1959年作诗:“高炉余火映红霞,农舍停炊社即家。岂止城中遭苦雨,溪头荠菜不开花。”该诗体现了他对
| A.经济体制改革弊端的深入反思 |
| B.人民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的赞赏 |
| C.城乡经济均衡发展的热切期待 |
|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刻忧虑 |
某经济学家指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这里的“转入现代增长模式”主要是指
| A.以资本原始积累为主要手段 |
| B.利用殖民扩张发展经济 |
| C.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经济 |
| D.依赖世界市场发展经济 |
读图,判断英国两个时期投资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的加剧 | B.圈地运动的需要 |
| C.工业革命的完成 | D.对外贸易的扩大 |
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这反映出
| A.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
| B.男女平等观念占主流 |
| 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
| D.工业化进程强化了社会分工 |
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材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
| B.工业革命推动贸易自由化 |
| 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
|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
下表为英国一百支棉纱价格变化表(单位:先令/镑)
| 1786 |
1790 |
1800 |
1807 |
1830 |
| 38 |
30 |
9.5 |
6.75 |
3 |
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B.工业革命的促进
C.纺织业中聚集了大量人口 D.城镇化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