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②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③为之强⑤。又留蚊于素帐中,徐④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⑥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注释】①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②物外:这里指超出事情本身。③项:颈,脖颈。④徐:慢慢地。⑤强:通“僵”,僵硬。⑥唳:鸟鸣。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解释加点的词
(1)余忆童稚时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又留蚊于素帐中 (4)昂首观之 下列选项中对划线句子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A.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飞舞在空中。 |
B.自己认为和群鹤在空中飞舞差不多。 |
C.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
D.自己认为和群鹤飞舞在空中差不多。 |
沈复发现了“观蚊成鹤”这一物外之趣,请你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物外之趣”究竟指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阅读短文,完成1—5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本文《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著的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夏水襄陵()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冬之时,则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之:时态助词,相当于“的”,用于“春冬”和“时(时候)”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在意义。 |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在意义。 |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者:……的(事物,这里指修长的桃核) |
D.飞漱其间。其:代词,它,指山峰。 |
翻译下列语句。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请概括作者笔下的三峡的主要特点和三峡夏天、春冬、晴初霜旦时的不同之美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4题。(共15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元方入门不顾()
(3)吾今死矣,子可去()
(4)不忍委之()用“/”为下面语句标出三处停顿。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2)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事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这给你什么启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2-4题。(10分)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①主管祭祀的官员②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③卮(zhī)古代装酒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引酒且饮之引:(2)夺其卮曰其:
(3)蛇固无足固:(4)子安能为之足?子: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根据此文内容写一个成语,并简述其中的道理。
从现实生活中找出与本文相类似的例子,用现代汉语写出来。
阅读《三峡》,完成1~4题。(共13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 《三峡》
【注释】①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缤纷。②歇:消散。③康乐:指山水诗人谢灵运。④与:参与,引申为赞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略无阙处()⑵虽乘奔御风()
⑶沉鳞竞跃()⑷夕日欲颓()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⑵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 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答: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依据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于土墙凹凸处()(2)以丛草为林()
(3)以土砾凸者为丘()(4)方出神()
(5)凹者为壑()(6)鞭数十()诵读选文,分别概括两段所记之趣。
(1)___________之趣(2)___________之趣选文中共有两个成语,请找出并分别造句。
(1)成语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