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两个国家的轮廓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回答问题。
(1)国家名称:甲 ,乙 。
(2)图中地跨东西两半球的国家名称是 ,判断的依据是
。
(3)从自然条件看,甲国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不利条件是 。
(4)乙国工业主要分布在国土的 部分,其最发达的工业区是
工业区。
(5)根据图中信息,乙国亚洲部分河流的流向是 ,主要原因是 。
(6)两国海运发展水平不同:甲国海运发达,主要原因是 ,乙国海岸线漫长但海运业在交通运输业中所占比重不高,主要原因是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区域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东北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两地区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新渠道。
材料二 图1为青藏地区略图,图2为东北三省及周边区域略图,图3为湿地生态效益示意图。
【“冷资源”—“热经济”】
(1)青藏地区主要受____________因素影响,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冬季寒冷。两地“冷资源”丰富,积极发展冰雪旅游,不断催生“热经济”。
【新能源—好“风”“光”】
(2)近年来,青藏地区的塔拉滩大力发展光伏产业,逐步探索出“光伏+牧场+生态”的绿色发展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结构图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东北三省铁路网稠密,分布着普速铁路干线A____________线,这里有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的____________工业基地。近年来,部分地区大力发展风电,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为东北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护湿地—筑屏障】
(4)三江源地区有世界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两地在湿地保护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图3写出一点湿地的生态效益____________。
(5)湿地关系到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请写出一条保护湿地的措施____________。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蕴含丰富的水能资源,干流分布着多座大型水电站及水利枢纽,部分河段利用这些水电站产生的清洁能源,通过船电宝、岸电桩等方式为船舶供电,实现了“零污染”。此外,通过“电子铅封”形式,航行于长江干线的上万艘船舶实现了生活污水“零排放”。通过以上方式,长江实现了“绿色航运”。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源头活水 大江奔流】
(1)长江发源于____________山脉,自西向东注入____________海。
【水能宝库 绿色发展】
(2)长江干流水电站及水利枢纽主要分布在长江____________游河段,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来看,水能资源属于____________资源。
【生态航道 人水和谐】
(3)河流的水文特征影响其航运价值。长江航运价值高,被称为“黄金水道”。结合图,从水量、结冰期两个方面任选其一,描述长江下游的水文特征____________。
(4)下列措施能够体现长江流域“绿色航运”的有____________。(此题为不定项选择题,请把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数字序号写在横线上,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①生活垃圾不进行处理投入长江
②航运使用高耗能、重污染设备
③通过“电子铅封”形式实现船舶生活污水“零排放”
④采用船电宝、岸电桩等方式为船舶供电,实现“零污染”
【大河之洲 文化传承】
(5)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其核心城市的简称为____________。
(6)长江三角洲地区水乡风光旖旎,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秀美景观,这与当地的气候密切相关,该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气候。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小麦喜温凉,较耐旱,是一种在世界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印度和俄罗斯根据自身地理条件种植小麦,成为全球小麦主要生产国。
材料二 图1为俄罗斯小麦主产区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为印度小麦主产区分布图。
【小麦的生长】
(1)俄罗斯年平均气温大致随纬度升高逐渐____________,受热量影响,小麦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____________于0℃的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
(2)与俄罗斯相比,印度纬度较低,绝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小麦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高原和恒河中上游平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的区域。
【小麦的生产】
(3)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是以首都____________为中心的工业区。俄罗斯重工业发达,为小麦生产提供了农用机械等设备,机械化水平高。
(4)印度人口众多,劳动力数量____________,成为粮食生产的优势之一,而迅速增长的人口,以及西南季风不稳定导致的____________灾害频繁,又给印度粮食生产带来了沉重压力。为此,印度采取兴修水利、改进灌溉技术等措施稳定了小麦生产。
【小麦的发展】
(5)粮食生产关乎世界粮食安全。请写出一条提高粮食产量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
长春市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以“探究节气,相约冬至”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图1为地球公转演示图,图2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探究报告补充完整。
学习主题:探究节气,相约冬至
探究思路:探究过程
“寻找冬至”
【演示】
(1)在桌面上固定光源,将地球仪围绕光源在同一水平面上移动。地球公转的方向为___________。
【查找】
(2)冬至位于大雪和____________之间,与这两个节气最为接近。冬至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____________。
“诗意冬至”
【搜集】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小至》唐杜甫
(3)冬至日,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______。
“体验冬至”
(4)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北半球地面获得的光热较少,处于冬季。此季节长春主要的降水形式是____________,居民穿着厚棉衣。
冬至日,各地饮食习俗不同。
(5)北方地区耕地类型多为____________,主要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人们习惯吃饺子;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为____________,人们习惯吃汤圆。
(6)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传统民居墙体厚度较____________,窗户较小,利于防寒保暖。
“绽放冬至”
分享探究成果,感悟中华传统文化。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也是第三座常年考察站——秦岭站建成。结合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考察站是科考队员在极端自然环境中持续工作最基本的支撑平台和后勤保障设施。拓展新的区域、建设新的考察站,是加深南极考察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必然选择。如图为中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
(1)秦岭站位于罗斯海的恩克斯堡岛上,是我国首个面向_____(大洋)扇区的考察站。与地处南极内陆地区的昆仑站相比,该站的区位条件更有利于开展_____(环境)观测与研究。
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 ,年平均风速 ,最大风速可达 。秦岭站的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导航。下图为秦岭站主体建筑照片(a图为整体照片,b图为局部照片)。
(2)简要说明秦岭站主体建筑的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_____
秦岭站建设采用装配式建设方式,所有建筑设施均在国内完成加工定制,现场只需按要求安装建筑模块等。现场建造之前,工作人员在国内进行全数字化模拟建造及预组装。
(3)秦岭站现场施工时间短,这与南极地区_____、_____等有关。同时,为了减少对南极地区的干扰与破坏,秦岭站现场施工面积小,这体现了_____的建站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