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___两组作对照。
(2)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___两组作对照。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 ℃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由此你会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四种处理_____必要(填“有”或“不”)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晴天的上午,在一株盆栽植物上将一分枝的叶片上套上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扎紧袋口,放在阳光下。
(1)一段时间后,打开袋口,迅速把一根将要熄灭的火柴伸进袋内,火柴复燃了,说明袋内的较丰富;放置一夜后,把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袋内较丰富。(填“氧气”或“二氧化碳”)
(2)塑料袋内出现了一些小水珠,这是由植物体散发出来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它是作用的结果。(填“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或“蒸腾作用”)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起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下表是利用大豆种子进行的五组实验。将100粒饱满而完整的大豆种子随机分成5等分,分别放在底部铺有棉花的5个培养皿中,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数日并记录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组别





场所
光下
光下
光下
光下
黑暗
温度
25℃
25℃
0℃
25℃
25℃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水淹没种子
潮湿
种子发芽情况
19粒
0粒
0粒
0粒
18粒

(1)乙组实验中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____。
(2)对照甲、丙两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对照甲、戊两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甲、戊两装置中均有1粒---2粒种子没有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__。
(4)本实验中共有__组对照实验。丁、戊两组实验可以形成对照吗?____
为什么?____ ___。

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实验组的材料为“淀粉液+唾液”,则对照组的材料应为,两组都加入碘液后,对照组试管变成了____色,说明试管中存在,实验组试管不变色,说明实验组中的已被唾液分解为

如图所示,将一带叶的新鲜枝条插入盛有清水的锥形瓶中,并把瓶口密封,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罩住,扎紧袋口,放到光下照射。

(1)不久塑料袋内壁上出现了一些水珠,这些水珠来源于植物的_________作用。
(2)下午打开袋口,迅速将一根将要熄灭的火柴棒伸入袋中,火柴棒又复燃了,说明袋中___ __增多了,这是植物进行__________的缘故。
(3)第二天早晨再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根将要熄灭的火柴棒,火柴棒立即熄灭了,说明袋中_________增多了,这是植物进行 ____的缘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