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小鲤鱼数条,金鱼缸、凉开水(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已经除去)、池塘水等。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鱼在水中呼吸时,利用的是否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1)提出问题:鱼在水中呼吸时,利用的是否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2)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探究方案:
①取两个__________的金鱼缸,编号为甲、乙,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________和__________。
②分别取5条小鲤鱼放入甲、乙两金鱼缸中,观察一段时间并记录鲤鱼的不同表现。
(4)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甲金鱼缸中的小鲤鱼________________,而乙金鱼缸中的小鲤鱼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
【互动探究】
(1)上题(3)中,哪一组是实验组?哪一组是对照组?
(2)上题(3)中,甲、乙两缸各用了5条小鲤鱼,只用1条行吗?为什么?
一位同学设计了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该同学配置了下列不同浓度的酒精进行了实验,并记录下了不同酒精浓度中水蚤l0s内心跳的次数。
溶液浓度 |
清水 |
酒精浓度 |
||||||
1% |
3% |
5% |
8% |
10% |
15% |
20% |
||
心跳次数 |
35 |
30 |
30 |
24 |
22 |
21 |
18 |
0 |
(1)设置清水这组实验主要是起作用,该实验的变量是。
(2)实验结果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的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逐渐,直至死亡。由此可以推论,酒后不能驾车的原因是:酒精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受到(填“抑制”或“促进”),使人体定向功能及判断能力(填“下降”或“增强”),从而严重影响驾驶员操作的准确性。
(3)自2009年8月份以来中国警方严打酒后驾车,加强了随机检查、测试酒精的力度,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请你为严禁酒后驾车写一句宣传标语:。
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平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实验过程如下:
组别 |
A |
B |
C |
处理 |
干燥环境 |
潮湿环境 |
潮湿环境 |
方法 |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
将 ① 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 ② 环境里 |
实验结果 (一周后观察) |
不发霉 |
发霉 |
不发霉 |
分析实验,回答:
(1)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小平想探究的问题是:;这一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分析实验结果,小平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平设计的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和。
(3)通过小平的实验,请你说出一种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
某同学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40粒同样的绿豆种子,分成4 等份,在4个同样大小的洁净的空罐头瓶上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在4个罐头瓶底各放2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上10粒绿豆种子,其他操作及结果如下:
内容 |
1 |
2 |
3 |
4 |
处理方式 |
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湿润。 |
不洒水。 |
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 |
洒入少量的清水, 使餐巾纸湿润。 |
放置环境 |
25℃、有光 |
25℃、有光 |
25℃、有光 |
4℃、有光 |
实验结果 |
种子萌发 |
种子不萌发 |
种子不萌发 |
种子不萌发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号瓶与2、3、4号瓶分别都只有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2)1号瓶与2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3)1号瓶和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4)1号瓶和4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下面是张小华同学设计并完成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在4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及2毫升清水或唾液。
试管 |
物质 |
温度 |
时间 |
碘液 |
现象 |
A |
馒头碎屑+清水 |
37℃ |
3分钟 |
加 |
? |
B |
馒头碎屑+唾液 |
37℃ |
1分钟 |
加 |
变蓝 |
C |
馒头碎屑+唾液 |
37℃ |
2分钟 |
加 |
部分变蓝 |
D |
馒头碎屑+唾液 |
37℃ |
3分钟 |
加 |
不变蓝 |
(1)试管将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和D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和D三支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第(3)小题,你认为吃饭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狼吞虎咽B.细嚼慢咽
分析下面所示实验和下表数据:
气体成分 |
环境中的气体(%) |
呼出的气体(%) |
氮气 |
78 |
78 |
氧气 |
21 |
16 |
二氧化碳 |
0.03 |
4 |
水 |
0.07 |
1.1 |
其他气体 |
0.9 |
0.9 |
如上图所示的实验,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一下。结果,乙瓶中的石灰水明显是变浑浊。
(1)甲瓶中的浑浊程度,说明空气中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的浑浊程度,说明中的该气体含量较多。
(2)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氧气透过肺泡壁和进入了血液与结合,而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然后随着湿润的气体一起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