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小鲤鱼数条,金鱼缸、凉开水(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已经除去)、池塘水等。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鱼在水中呼吸时,利用的是否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1)提出问题:鱼在水中呼吸时,利用的是否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2)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探究方案:
①取两个__________的金鱼缸,编号为甲、乙,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________和__________。
②分别取5条小鲤鱼放入甲、乙两金鱼缸中,观察一段时间并记录鲤鱼的不同表现。
(4)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甲金鱼缸中的小鲤鱼________________,而乙金鱼缸中的小鲤鱼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
【互动探究】
(1)上题(3)中,哪一组是实验组?哪一组是对照组?
(2)上题(3)中,甲、乙两缸各用了5条小鲤鱼,只用1条行吗?为什么?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 试管 编号  | 
   馒头形态 | 
   加入的物质 | 
   温度环境 | 
  
| 1 | 
   碎屑 |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 
   37℃;10分钟 | 
  
| 2 | 
   碎屑 | 
   2毫升清水;2滴碘液 | 
   37℃;10分钟 | 
  
| 3 | 
   小块 |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 
   37℃;10分钟 | 
  
| 4 | 
   碎屑 | 
   ___________;2滴碘液 | 
   0℃;10分钟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会变蓝的是______号试管。通过该组实验,得出 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1、2、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____________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想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____________,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共有组对照实验,对照组都是号试管。
(8分)某生物小组利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呈白色)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不透光的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盖在图中C处;用装有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透明塑料袋将部分枝叶密封。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M、N,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③将叶片M、N放入装有某溶液的烧杯里,隔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④把经过脱色的叶片放入清水中漂洗。
 ⑤将漂洗后的叶片放在培养皿里,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1)实验前将植株放到黑暗环境中的目的是。
 (2)实验中用于脱色的某溶液是。
 (3)滴加碘液后,发现只有B处变成蓝色,A、C、D处均未变蓝色。则
 比较A、B两处,可以说明。
 比较B、C两处,可以说明。
 比较B、D两处,可以说明。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银边天竺葵的细胞内始终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该过程在细胞的(填结构名称)中进行,该过程的反应式可以表示为。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6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6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将这6块马铃薯分别埋进6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6个花盆按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 花盆编号 | 
   培养条件 | 
  
| 1号 | 
   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 
  
| 2号 | 
   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 | 
  
| 3号 | 
   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 
  
| 4号 | 
   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 | 
  
| 5号 | 
   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将盆底的排水孔堵死 | 
  
| 6号 | 
   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 | 
  
请分析回答:
 ⑴该实验探究__________这些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⑵1号和3号花盆组合是一组__________实验,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如果1号、2号、4号花盆组合,可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5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会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该实验设计存在的主要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经脱色和碘液处理后,A叶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A叶片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
 ⑵B装置中加入25%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其中的二氧化碳,B叶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装置和实验起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组。
 ⑶要想完成这个实验,A和B还需要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这个植物生存所必需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据此回答:
| 试管编号 | 
   1 | 
   2 | 
   3 |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 加入碘液 | 
   2滴 | 
  
 ⑴提出的问题是。
 ⑵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与1号试管起作用。
 ⑶为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⑷实验结果是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⑸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填“有”或“无”)必要。
 ⑹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消化,又能进行消化。
 ⑺将该试管放入37℃温水中保温10分钟的目的是。
 ⑻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