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据此回答:
| 试管编号 | 
   1 | 
   2 | 
   3 |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 加入碘液 | 
   2滴 | 
  
 
⑴提出的问题是          。
⑵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起       作用。
⑶为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⑷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
⑸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    (填“有”或“无”)必要。
⑹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      消化,又能进行     消化。
⑺将该试管放入37℃温水中保温10分钟的目的是                                。
⑻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右图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探究实验中,用于吸气并作为对照的装置是__________ 瓶。
 (2)吸气、呼气完成后,甲、乙两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__________ 瓶,说明了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______气体成分增多。增多的这种气体是由人体的__________ 细胞产生的,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再从血液中透过毛细血管壁和__________ 壁进入肺泡,然后随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 试管 | 
   实验材料 | 
   唾液 | 
   清水 | 
   处理方法 | 
  
| 1 | 
   馒头碎屑 | 
   2毫升 | 
   0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 ℃温水中 | 
  
| 2 | 
   馒头碎屑 | 
   0毫升 | 
   2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 ℃温水中 | 
  
| 3 | 
   馒头块 | 
   2毫升 | 
   0毫升 | 
   不搅拌,直接放入37 ℃温水中 | 
  
(1)上述实验中,只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的是1号试管和3号试管,3号试管中的馒头块既没有切碎,也没有搅拌,起___________ 作用。
 (2)5~10分后取出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____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后不变蓝;____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部分变蓝色;____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全变蓝色。
 (3)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
下图A、B、C、D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检验唾液淀粉酶作用的系列试验装置。请仔细分析后回答: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
 (2)图B的2号试管内加入2ml唾液的话,1号试管内加入清水的量应该是_______,1号试管在实验中起到___________作用。
 (3)图C是将两只试管同时放入烧杯中水浴保温,为使实验现象明显的话应该
 让水温保持在37℃,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D表示向1、2号试管都加入______________,如果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完全分解的话,1、2号试管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强在学习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知识后,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便买回20只家蚕幼虫,进行饲养与实验。
 (1)在饲养家蚕过程中,小强发现桑叶很有限,于是设想:青菜叶是否能用来饲养家蚕呢?对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
 ①将20只家蚕幼虫等分成甲、乙两组,放置在相同且适宜家蚕生长发育的纸盒中,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用等量的饲养,每天清理纸盒。
 ②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由此,小强得出结论:。
 (2)甲组家蚕幼虫经过吐丝结茧、化蛹、羽化成蚕蛾、交配、产卵后,小强得到了许多蚕卵。小强认为,蚕卵的孵化需要20℃~25℃的条件。为此,他做了探究实验:选取20粒蚕卵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置于10℃的环境中,乙组放置于23℃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10多天后,观察两组蚕卵的孵化情况。
 ①小强此实验探究的是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②请你写出支持小强假设的实验现象(预测):甲组蚕卵,乙组蚕卵。
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培养皿编号 | 
   种子的数量(个) |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并相同) | 
  
| A | 
   3 |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或纱布 20℃  | 
  
| B | 
   3 | 
   无水  20℃  | 
  
| C | 
   3 |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或纱布 —10℃  | 
  
| D | 
   3 | 
   水淹没种子 20℃  | 
  
(1)用培养皿A与B进行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
 (2)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两组培养皿做对照实验。
 (3)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
 (4)如果在严格按上表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情况下,用于实验的种子最终都没有萌发,应从方面寻找原因。
 (5)若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第一步: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滤纸,并加入适量的水,;
 第二步:,另一组置于黑暗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