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验,检查 |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
C.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神明:神灵 |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吾尝终日而思矣 |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下列语句,全都是从正面鼓励学习的一项是( )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③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④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⑤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A.①②④⑥ | B.①②③⑥ | C.③④⑤⑥ | D.①②④⑥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尸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官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禅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汉书·霍光传》)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霍氏秉权日久秉:执掌客有过主人者过:拜访
C.威震主者不畜畜:容 D.天下害之害:陷害选出全为“霍氏诛灭”的原因的一项()
①霍氏秉权日久②大将军霍光从骖乘③霍氏奢侈
④徐生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⑤在人之右,众必害之⑥福独不蒙其功
A.①④⑤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徐生认为,人君倘若爱护臣子,就该不让臣子生活奢侈,且不让他们长时期秉权。在文中“焦头烂额为上客”一语喻指揭发霍氏变乱的人受到封赏。
C.霍氏诛灭后,徐福上书朝廷:自己察微知著,建议皇上抑制霍氏,论功更应受赏。
D.“贵徙薪曲突之策”的喻意是应该重视那些带预见性的意见,防患于未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谤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洁。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厉:通“砺”,磨炼 |
B.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让:谦让,礼让 |
C.滂奏刺史奏:举奏,弹劾 |
D.守令自知臧污臧,通“赃”,受贿 |
下列加点的字词,其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复为太尉黄琼所辟②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
B.①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②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C.①闭传舍,伏床而泣②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D.①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
以下语句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范滂耿直果断和嫉恶如仇的性格的一组是()
①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②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
③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
④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⑤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⑥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A.①④⑥ | B.②⑤⑥ | C.③④⑤ | D.①②③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范滂在做光禄勋主事时,由于他弹劾的人太多,陈蕃疑心他公报私仇,范滂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改变大局,于是辞官而去。 |
B.范滂嫉恶如仇,不与那些在行为上不孝顺长辈、不尊敬兄长,不遵循仁义礼制要求的人交往,他的外甥被同乡的人所不齿,因而他就是在休息的时候也不召见自己的外甥。 |
C.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勾党之人,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自己立刻赶到监狱,别人劝他逃走他也不肯,他不愿连累自己的母亲,使母亲流离他乡。 |
D.这篇传记写得慷慨悲凉,感人至深。特别是第二次被捕时与母亲和儿子的诀别,态度从容,情辞激昂,浩然正气足以流传千古。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谦,博州堂邑人。曾祖直,以纯厚闻于乡党,里有盗其衣者,置不问。州将廉知,俾人故窃其衣,亦不诉理,即召诘前盗衣者,俾还之。直绐云:“衣乃自以遗少年,非窃也。”州将义之,赐以金帛,不受而去。父仁罕,轻侠自任。五代末,寇盗充斥,仁罕率众断澶州浮桥以溃贼,因诱获数十人,出刍粟给官军。补内黄镇将。尝因事至酒家.遇群寇暴集,以计悉枭其首。
谦少感概,不拘小节。初诣岭表省父,仁罕资以金帛,令北归行商。还堂邑旧墅,尝为
乡里恶少所辱,谦不胜怒,殴杀之。亡命京师,遂应募从军。补卫士,稍迁内殿直都知。至
道初,真宗升储邸。增补宫卫,太宗御坐,亲选诸校,授谦东宫亲卫都知.赐袍笏、靴带、器币。真宗即位,擢授洛苑使。谦起行伍,不乐禁职,求换秩,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上幸大
名,至北苑,属谦有疾,遣归将护,谦恳请从行。既俾其二子随侍,仍挟尚医以从,御厨调膳以给之。疾瘳,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上闻,赐白金二百两。驾还,改捧日左厢都指挥使。
时高翰为天武左厢都校,有卒负债杀人,瘗尸翰营中,累日,发土得之。上怒翰失检察,执
见于便殿。谦即前奏:“翰职在巡逻及阅教诸军,不时在营,本营事宜责之军头。”上为释翰
罪。
先是,谦久权殿前都虞候,俄擢曹璨正授,谦颇形慨叹。至是,璨副马军,而升谦领禁
卫焉。河北屯兵,常以八月给冬衣。谦上言边城早寒,请给以六月,后以为例。无何,以足
疾求典郡,上召见,敦勉之。
(《宋史•刘谦传》卷二百七十五)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置不问置:搁置 |
B.州将廉知廉:访查 |
C.即召诘前盎求者诘:责问 |
D.直绐云绐:告知 |
下列各组句子,能直接表现刘谦“不拘小节”和“为人耿直”的一组是(3分)
A.①尝为乡里恶少所辱②稍迁内殿直都知 |
B.①不乐禁职.求换秩②谦恳请从行 |
C.①谦不胜毯.殴杀之②本营事宜责之军头 |
D.①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②以足疾求典郡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谦的曾祖父刘直,因纯朴敦厚在乡里闻名,父亲刘仁罕,在五代末强盗窃贼横行的情况下,曾带领众人奋勇击溃窃贼,并拿出粮草供给官军。 |
B.刘谦年轻时情感激昂且有气概。到岭外探望父亲,父亲用钱财和布帛来资助他,让他回家经商。刘谦在乡里犯了人命案,逃命到京城,应征入伍。 |
C.宋太宗和宋真宗都十分信任刘谦,太宗准备退位时赐给他袍笏、靴带、器币,真宗 登基后,提拔他为洛苑使,由于他不喜欢宫禁中职位而改任他职。 |
D.在士兵欠债杀人,把尸首埋在高翰营中,后来挖地找到尸首一事上,皇上怒斥高翰 |
有失检察,高翰在便殿申诉,由于刘谦的禀奏才免除他的罪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翔命为功雷,孙策征会稽,朗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身诣翻第。
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明府用鸟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至于轻出徽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愿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融答书曰:“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也。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a乎?”蒙即从之。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於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於虞翻何有哉?”基曰:“孟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於彼乎?”翻由是得免。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后翻乘车行,又经芳营门,吏闭门,车不得过。翻复怒曰:“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芳闻之,有惭色。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委派 |
B.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研究 |
C.有性不协俗,多见谤毁诽谤 |
D.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假装 |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虞翻“性疏直”的一组是()
①至于轻出徽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
②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
③翻数犯颜谏争
④失忠与信,何以事君
⑤彼皆死人,而语神仙
⑥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翻先后两度担任会稽郡功曹,先是侍奉太守王朗,后市归附孙策,并受到了孙策的礼遇,孙策还亲自到虞翻家看望![]() |
B.虞翻兼有多方面的才能,担任地方长官能够审时度势,随军作战又能出谋划策,并且知晓医术,擅长音乐,精通易经。 |
C.虞翻的学问收受到了孔融的赏识,被称为“东南之美”;而他的才干也受到了同僚的肯定,大司农刘基就认为他是个“善士”。 |
D.虞翻常直言进谏,孙权早就心怀不满,在酒宴上竟要杀了他,后来又因虞翻讥评谈论神仙之事,将他流放到了偏远的交州。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君人者不重则不成,愿少留意。
(2)且大王以能荣贤蓄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
(3)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能事宜邪?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每小题3分)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①,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②。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高☆考♂资♀源€网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释:①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②军谋祭酒:官职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就:成功 |
B.下车即缮其甲卒缮:整治 |
C.时人常以为宿构宿:原有的 |
D.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垂:接近 |
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①车骑填巷,宾客盈坐②博物多识,问无不对③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④闻粲在门,倒屣迎之⑤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⑥文武并用,英雄毕力
A.②③④ | B.②④⑤ | C.①③⑥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粲年纪还不大,就备受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而荆州刺史刘表却认为他虽然一表人材,其实名不副实,不很看重他。 |
B.荆州刺史刘表去世之后,王粲劝说刘表之子刘琮归顺曹操,曹操封刘琮为丞相掾,并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
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 |
D.王粲博闻强记,碑文过目不忘,擅长撰写文章,提笔一挥而就,没有人再能够给他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