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分)近年来我省始终把“建设创新安徽、推动转型升级”作为核心战略,着力打造“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建设。某校高三(l)班同学在“徽信”中围绕以下话题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
话题1 发展绿色建筑享受低碳生活 安徽省政府下发 《 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亥》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将新建绿色建筑l000万平方来以上,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并提出涵盖财政、税收、金融等各个领城的优惠政策,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制定税收优息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引导消费者的买绿色住宅。 |
(l)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安徽省政府是怎样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 (8 分)
话题2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安徽自古以来民风纯朴厚实,善良慈悲、克勤克俭的家风代代相传。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中给子孙带来“修身齐家”的良好教育,也带来“治国平天下”的责任与使命。如今有人把感恩、平等、宽容等理念融入其中,更添时代气息。 |
(2)请从“精神文明创建”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就青年学生进一步传承良好家风提出合理化建议。(12 分
话题3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今年安徽省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行居住证制度,稳步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统筹衔接办法,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
(3)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话题 3 的认识。(8 分)
从我国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从古希腊神话、罗马史诗到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以及18、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作品,都体现了一种不断创新的精神。
请问文化创新的源泉和途径是什么?
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诗经》中,就已经提出“夙夜在公”(意思是从早到晚勤于公务)的道德要求,清代思想家顾炎武曾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对于这些思想,中国共产党赋予其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
(1)材料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哪些观点?
(2)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近代以来,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人们存在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文化虚无主义。他们认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必须全盘否定。只有彻底解脱了传统文化的羁绊,我们才能走向新生。另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他们认为近代中国的衰败,乃是由于传统文化精神的失落。只要复兴中国传统的儒家文明,中华民族就可以强盛起来。第三种态度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一个民族世代累积、相对稳定的群体经验的总结,虽然其中存在着过时的、保守的东西,但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则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往往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时代挑战的内在动力。
(1)如何认识上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2)我们应该采取哪种态度?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为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爰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近日发出《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体现了哪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