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①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②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③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越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④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下列句中的“之”与“提斧杀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悍吏之来吾乡 B.孰视之 C.辍耕之垄上 D.无案牍之劳形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一个普通木匠路见不平挺身相助,以及自作自当、至死不挠的大丈大行为。
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欲借饮酒之名不让关氏离开霍家。
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他本想借关廷福报复私愤,但关廷祸不改供词。
D.每年审查案件,郡府都怀疑此案(有冤情),一共经历了十多次审理,(关廷福)始终不改变供词,最后死在监狱中。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予族大之 ________                    ②乃贱其以与一霍姓者________
廷福且走 ________                    ④以祸及平人 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1) 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文言翻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二)阅读苏轼的《喜雨亭记》,完成8—11题。(14分)
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注释】①志:记。②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苏轼此时任凤翔县判官。
③忭:喜乐,欢欣。④荐饥:连年饥荒。荐,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予扶风之明年( )   ②岁之春 ( )
③以客而告之 ( )   ④五日不则无麦( )   
(2)下列句中的“以”与“亭以雨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固以怪之矣 B.以啮人,无御之者 C.不以物喜 D.祭以尉首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2分)
今 天 不 遗 斯 民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这篇散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目。(4分)
范蠡事越王勾践,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耕于海畔,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只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间行以去,止于陶,自谓陶朱公。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2分)
(2)齐人闻其贤,以为相。(2分)

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日:“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数谏故 B.陈胜、吴广谋曰
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当立者公子扶苏
C.项燕楚将 D.楚人怜

士卒多用者二世杀
.下列句中划线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广爱人素:sù 朴素 B.广故数言欲亡:wáng 死亡
C.尉果广笞:chī 用竹板打 D.坚执锐被:biè 同“披”

.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馆舍。⑥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 战国策》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2)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人。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天大雨宾客大宴
B.已失期关山若飞
C.上使外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D.当立者公子扶苏入据陈

、下面语句中划线的“之”字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是()

A.怅恨久 B.乃记而去
C.送杜少府任蜀川 D.跪而拾以归

、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结合语段文字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