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释加点词。
⑴窥镜而自视 窥: ⑵臣之妻私臣 私:
⑶闻寡人之耳者 闻: ⑷时时而间进 间: 翻译下列句子。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齐王“纳谏”、“除弊”,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用原文回答)
文中,邹忌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结合实际,谈谈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示。
文言阅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以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击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①,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杈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②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侯,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快战:痛快地打一仗。②指王翳:指项王给王翳看。王翳,汉将。.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项王军壁垓下壁:安营扎寨 |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归属 |
C.项王自度不得脱度:估计 |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2分)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2分).文中第三段反映了项羽怎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2分)
附加题:领略先贤之睿智
子曰:“默而识(读zhì,意思是“记”)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既是“知己”),患不知人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的谥号)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诲人不倦诲:
(2)不患人之不己知:知:.文中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请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你在《〈论语〉十则》中学到的个人修养的做法,说说怎样才能做到“不患人之不己知”?
(一)
童趣沈复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翻译下列句子
⑴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⑵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课文第③段中,“林”指;“兽”指;“丘”“壑”指;“庞然大物:指。这些美妙境界完全出于敏锐的童心。
.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这需要通过和的心理过程才能实现的。
(二)文言文阅读《管仲破厚葬》,完成8-11题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③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椁(guǒ):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④戮:侮辱。.⑴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齐国好厚葬()②布帛尽于衣裘()
③桓公患之()④厚葬之风休矣()
⑵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则”与“布帛尽则无以为蔽”句中用法相同的是( )
A.入则无法家拂士 | B.战则请从 |
C.至则无可用 |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未 几 厚 葬 之 风 休 矣。.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用自己的话说说厚葬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什么危害?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
卖蒜老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义
(1)叟能如是乎()(2)咳嗽不绝声()
(3)老人徐徐负蒜而归()(4)卒不肯告人姓氏。 (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旁睨而揶揄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
B.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吾恂恂而起 |
C.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D.老人自缚于树所恶有甚于死者 |
.翻译下列句子
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