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归纳,探究规律(6分)
近代以来,一些大国先后崛起。探究大国崛起的原因、方式、影响,有助于认识大国发展的规律。
制度创新
政治、经济制度的创新是一个国家良性崛起的动力。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英、美两国制度创新比较表。(2分)
|
代表性法律文献 |
创新之处 |
政治制度 |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
①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 |
经济制度 |
20世纪30年代美国颁布《 ② 》 |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
国家统一
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有力保障,战争与和平是促进国家统一的基本方式。
(2)19世纪中期,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 ③,维护了国家统一。20世纪9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的“ ④ ”伟大构想在港澳地区成功实践,为国家和平统一提供了新的范例。(2分)
大国关系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
(3)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从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见下图)“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以上摘编自尼克松回忆录《领导者》
材料二不同时期中美领导人的握手(如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指什么?(1分)
(2)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的《联合公报》同意按什么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1分)
(3)除中美关系外,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事业还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请列举一例。
(4)材料二中的三幅照片记录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会晤,对其中反映的信息,最恰当的理解是()
A.中美友好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
B.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畏惧美国而与之交往 |
C.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美国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
D.中美友好源远流长,近现代史上从没有过摩擦和对抗 |
(5)中美之间的关系,从几十年的敌对恢复到邦交正常化,由此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幅农家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材料二“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年”分田与什么运动直接有关?“今岁”分天又指党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
(2)从“当年”到“今岁”之间,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指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此翁”指的是谁?他的科研成果“改变了世界”说明了什么真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华大地涌动改革开放春潮,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材料二: 如图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有什么历史意义?
(2)据材料一指出,“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什么制度?
(3)谁被誉为“改革开放的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4)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小说节选:“红卫兵破‘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运动展开了,我亲眼看见王府井大街各家商店牌匾广告上的古旧名称文字被砸得粉碎,留长发穿旗袍的姑娘当场被剪掉头发撕破衣服。听说一帮帮穿着绿军装卷袖子带红袖标的革命小将真的冲进会场,闯入人家抓住‘地富反坏右’就是拿着鞭子抽,剪。阴阳头’以示惩罚!不幸的当场毙命。(我家对门的老头是个地主出身,吓得上吊自杀了)我们这些‘阶级异己分子’怎敢乱说乱动?老老实实在车间里干活不要吭声吧。”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的情况?
(2)这场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这场运动中制造了党和国家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他是谁?
(3)该运动长达十年,运动中人民群众先后粉碎了两大反革命集团,它们分别是?
(4)我们应从这段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参考哪个国家的经验,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
(2)请写出“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
(3)列举“一五”期间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至少两项)
(4)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