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材料中“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的史实是( )
A.颁布“解负令” | B.按财产定等级 |
C.建立四百人会议 | D.实行陶片放逐法 |
1911年11月,严复在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的信中,指责“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党人选择共和国体是草率的,缺乏某些常识”,“根据文明演进的规律,最好的办法是拥有一种较高形式的政府,即保留君主制,以适当的宪法条款加以约束。”这反映出严复 ①反对在中国实行共和政体②赞同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③与革命党人分属不同的阶级④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④ | D.①②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
B.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
C.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
“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四海五湖”。这说的是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 | B.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
C.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 D.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 |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 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 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
“诗言志 ,歌咏言”,唐人杜牧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体现了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
A.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 |
B.历史人物的真伪是很难明确的 |
C.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 |
D.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能抵抗流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