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35年,法国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30%,企业倒闭,1.1万家,失业人口超过80万。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对法国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法国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和共产党共同 组成了人民阵线,参加大选。1936年6月,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成立。法国共产党虽未入阁,但表示全力支持勃鲁姆的各项政策。
——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
材料二 集体合同法是勃鲁姆政府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规定,由企业主组织和工会组织双方各派对等的代表组成调解委员会,协议集体合同,解决劳资纠纷。当地方一级无法解决时就交全国调解委员会,直至总理最后裁决。但是,仲裁往往有利于资本家。比如,1936年11月,;台金工人要求增加工资15%,经长期集体谈判,仲裁结果,到1937年二月只提高了8.5%。
我们不仅要看到100多个法案的颁布,还应该看到它是否付诸实施。.正如勃鲁姆自己所承认的:“在我的思想中,四十小时法同其他措施一样,为的是消除失业”,对它的社会意义并无足够的注意。而在实际推行中更是困难重重。直到1937年1月1日,还有3986个企业没有实行四十小时法,只是到1937年第二季度,才在除农业以外的各企业普遍实施。那末,“消除失业”又是怎样呢?一方面,随着生产的逐渐复苏和大工程的开始兴建,失业人数有下降趋势。但也应该承认,毕竟还有三、四十万工人失业。
——《1936年勃鲁姆政府的社会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勃鲁姆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述勃鲁姆改革作用的局限性。结合相关背景分析勃鲁姆改革在当时的主要积极作用。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巨大的变动。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的漫画描绘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世界格局
(1)材料一中的图片是对战后美国哪一冷战政策的描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政策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2)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二图片所包含的信息进行解读。
材料三 2014年,美国为首的西方频频出招,俄罗斯则步步见招拆招。普京说,西方想用“锁链锁住俄罗斯熊”,拔光它的爪子和牙齿,这种遏制战略仍是“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的老一套。在俄美交锋的刀光剑影中,西方媒体纷纷抬高声调,呼喊“新冷战”时代到来了。全俄社会舆论研究基金一项调查显示,四分之一俄罗斯人相信,“冷战”已在进行中。
——摘编自环球网:《2014国际局势聚焦: “新冷战”真的来了吗?》
(3)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西文媒体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理由。
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是希腊城邦的“转世灵童”……显然,在美国人看来,国家精神远比国家形式重要。或者说,最重要的是国家精神,其次是宪法,然后才轮到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这就是“美国精神”,同时也是“希腊精神”。独立、自由、平等,科学、民主、法治,一以贯之,薪尽火传。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
材料二 这个宪法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思想。它根据五权分立的理论创立,确立了主权在民原则,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一个议会制的政体:议会有权制定法律,决定预决算、税收等重大事项;有权选举总统、副总统,并对总统任命高级官员行使批准权等。总统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
——蔡定剑《中国宪政百年回眸与脚下的路》
材料三 “五四宪法”——开启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纪元。一甲子时光荏苒,这部堪称典范的“五四宪法”,依然闪烁着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璀璨光芒。六十年光阴似箭,虽然道路经历曲折,但这部宪法照亮了未来民主立法之路。
——《“五四宪法”折射民主立法印记变迁》(2014年新华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是希腊城邦的‘转世灵童’”这句话的理解。
(2)材料二中的“这个宪法”指哪部宪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该宪法体现的基本民主原则。(3)对比材料一、二说明两部宪法的关系。
(4)材料三中的“五四宪法”制定于哪一历史时期?据材料三指出该宪法体现的立法精神。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宪政之路的认识。
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 汉武帝在选官制度方面添加了哪些“软件”?
材料二下表是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叙述
学者 |
内容 |
徐中约 |
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 |
张岂之 |
它杜绝了隋唐之前选官制度中“唯门第是准”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 |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选官制度?依据材料概述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创造,却最终在15世纪之后输掉了竞争?写出《枪炮、细菌和钢铁》的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给出了他的见解:因为中国是如此执着的一个中央集权,……而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中国,则可以通过一个愚蠢的决定,阻止一切技术的进步,甚至销毁曾经的财富。
——刘十九《小细节里的大变局》
(3)材料三中美国学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你是否同意,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内阁制度在东西方国家均有实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责任内阁大事记(部分)
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 1718年因语言障碍,乔治一世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1721年乔治一世任命首席财政大臣、议会多数党辉格党领袖沃波尔主持政府工作,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 1742年因受下院多次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这成为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的标志。 1782年英国在北美失败,首相诺斯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发展。 1783年乔治三世任命小皮特为首相并组阁。 1784年面对议会的反对,小皮特别出心裁地解散议会,宣布提前大选,并最终在大选中获胜。这表明英国责任内阁制继续发展。 |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内容。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像早期的州宪那样,在新政府中设立独立的内阁机构。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无法定组织原则,无法定运行机制……19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改革内阁,加强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制度本身。(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有人提倡改革内阁”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政治制度角度分析美国内阁改革“都未获得成功”的原因。
材料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内阁与德国内阁的异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联理事会主席勒乐对中日两国政府发出内容相同的“紧急通告”:(1)务须避免一切足以使事变扩大或足以妨害和平解决之行为;(2)两国立即撤兵,并使两国人民之生命财产不受妨害;(3)将关于本事件之会议记录及其他文件,通知美国。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册
材料二(1932年1月2日,日本侵占锦州,进逼中国关内。7日,美国分别照会中日两国政府。)鉴于目前的局势及在此局势下美国本身的权利与责任,美国政府认为它有义务照会日本帝国政府及中华民国政府,美国政府不能认许任何事实上的情势的合法性,也不拟承认中日政府或其代理人间所缔订的有损于美国或其在华国民的条约权利——包括关于中华民国的主权、独立或领土及行政完整,或关于通称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对华国际政策在内——的任何条约或协定;也不拟承认用违反1928年8月27日中日美均为缔约国的巴黎公约(即非战公约)之条款与义务的方法而获致的任何局势、条约或协定。
——摘自《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联这一通告的荒谬之处及实质。
(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外交照会与国联通告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