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联理事会主席勒乐对中日两国政府发出内容相同的“紧急通告”:(1)务须避免一切足以使事变扩大或足以妨害和平解决之行为;(2)两国立即撤兵,并使两国人民之生命财产不受妨害;(3)将关于本事件之会议记录及其他文件,通知美国。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册
材料二 (1932年1月2日,日本侵占锦州,进逼中国关内。7日,美国分别照会中日两国政府。)鉴于目前的局势及在此局势下美国本身的权利与责任,美国政府认为它有义务照会日本帝国政府及中华民国政府,美国政府不能认许任何事实上的情势的合法性,也不拟承认中日政府或其代理人间所缔订的有损于美国或其在华国民的条约权利——包括关于中华民国的主权、独立或领土及行政完整,或关于通称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对华国际政策在内——的任何条约或协定;也不拟承认用违反1928年8月27日中日美均为缔约国的巴黎公约(即非战公约)之条款与义务的方法而获致的任何局势、条约或协定。
——摘自《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联这一通告的荒谬之处及实质。
(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外交照会与国联通告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近代以来日本政府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沉浮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日本政府与大清帝国。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这将便于日本控制朝鲜与北京。海军希望取得台湾,以此作为日后进军南亚的基地,同时也想租用辽东半岛。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日本政府与中华民国政府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施行自卫,抵抗暴力。
……
中国以责任所在,自应尽其能力,以维护其领土主权及维护上述各种条约之尊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
材料三日本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一)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二)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中关于“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它所体现出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抗战之初,国民政府为“抵抗暴力”采取了哪些积极举措?有何意义?
(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献?结合所学指出该文献签订的背景。
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参与度,既是该国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世界整体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航海条例》是英国明确意图取代荷兰称霸海洋的开端。l688年的“光荣革命”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国内革命和动荡,……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政治最自由的国度。原来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在成为英国国王以后,跟英国商人和金融业者联盟,很快模仿阿姆斯特丹银行建立了英国国家银行——英格兰银行,并在1708年改组了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英格兰银行和新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从荷兰手里夺得海上霸权和海上贸易的两个支柱。
——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材料二 19世纪以来国际贸易重大事件
1824年英普条约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 1842年中荚《南京条约》,英商进出口缴纳的税款,中英须商定。 1860年英法签订条约,消除两国间贸易壁垒。 1899年美国提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 |
1944年美中英法等44国签署《布雷顿森林协议》,规范国际金融货币。 1947年美中荚法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1994年“乌拉圭回合”达成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英国称霸海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的贸易政策,并分析实施该政策的经济因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简析其原因。
血缘政治是破解中西古代政治发展的关键密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既为高贵者亦为卑贱者制订法律。他调节了贵族和平民的利益,建立了新的社会关系。恩格斯称颂梭伦是“以侵犯财产关系的办法开始了一套所谓政治革命”。
——据应克复《西方民主史》整理
材料二(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自五季(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
——(南宋)郑樵《通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梭伦改革相比,伯里克利时期在官职人员选拔机制上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并简述该制度的政治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选官制度的变化对当时的政治影响。综合本题所有信息,指出古代雅典与古代中国政治演进结果的本质差异。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2年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他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都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外国人以 ‘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
材料二到哪里去筹措办实业的钱呢?荣氏兄弟四处招股东,非常艰难才筹到了办厂的钱……(准备破土动工之日)县衙就来了谕单,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知县的谕令责成粉厂饬地迁移……由于技术不够,粉质不高,加上保守思想作怪,保兴粉销路不畅,已积粉数千包。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力东顾,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宗敬看准了面粉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无锡茂新系统发展为4个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企业己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
材料四 20年代后荣氏企业进入艰难守业的困境,申新纺织系统的一到四厂棉纱产量下降,出现亏损,面粉厂产量也急剧下降。
──杨旭《荣氏兄弟》
(1)根据材料一,结合课本说说荣氏兄弟为什么在1902年投资办厂、兴办实业?为什么首先投资面粉业?
(2)根据材料二,说说在创办实业过程中,荣氏兄弟遇到了哪些困难?
(3)材料三中,荣氏企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依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期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社会条件有哪些?为什么20年代荣氏企业发展受阻?
(4)班级要出一黑板报,介绍近代民族企业发展史,请你给上面的材料起一个标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材料二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三 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明)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商税又极苛重,例如,一船灯草、笤帚,只值一两多银子,而货物税和船税却要三四两银子,小商人只得弃船而逃,或焚货而去。
——《华夏货殖五千年》
材料五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有何特点?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概括材料二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
(3)材料三中“本”“末”各指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5)根据材料五,指出清朝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分析其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