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实验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实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
②在两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③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用水浴锅加热至37℃,2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内的液面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        作用速率来进行探究的。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因变量。
(3)本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

结 果
结论
1组漏斗内液面比2组高


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加快
1、2组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

(4)另外某同学为探究植物细胞膜的透性,以红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进行下列实验:
a.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分钟后取出。
b.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c.测量这些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得结果如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足,没有遵循实验设计的等量原则。请你对上述实验中不准确的操作重新进行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上图中的曲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______。当人体处在41℃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5)当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外的____大量内流而形成_______电位。

让一个健康人和一糖尿病患者于空腹时同时口服葡萄糖,服用量按每人每1千克体重1克计算。随后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人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每空2分,共8分)
(1)两人血糖浓度变化如右图,其中表示糖尿病患者的是

(2)下列甲~丁4 种曲线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的是

(3)胰岛素是由细胞分泌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生理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A.提高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血液中葡萄糖的能力 B.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C.促进糖原的合成,抑制脂肪等物质转变成糖类 D.抑制葡萄糖转变成脂肪

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8分)

(1)图甲中f 表示的结构是,图乙是甲图中d 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包括三部分。
(2)缩手反射时,图乙中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由B上的“受体”与相应信号物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使B的电位发生变化。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觉神经末梢,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_______点还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________个。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为有毒物质,浓度百万分之一,即10-6)(每空2分,共14分)

(1)在此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D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kJ/(cm2·a)。
(2)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由B到C 的传递效率是%。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散失。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
(3)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形式传递的。
(4)如果A有5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
kg。

下图为大豆种子在25℃、黑暗、无菌、潮湿的条件下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请据图回答:

(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①实验原理: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颜色深浅与其含量成正比。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第二步:取3支试管,编号l、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l、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第三步:向3支试管中均先加入1m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荡均匀后,再加入
_______________,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
③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