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某研究小组用番茄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结合所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探究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如甲图所示。与M点相比,N点限制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是 、 。实验还发现,不仅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关系,番茄植株的生长也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番茄生长的调节方式是 ,与番茄果实发育关系最密切的是 ,环境温度降低时,该物质运输速度会 。
(2)实验二:测量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结果如乙图所示。图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 。B→C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若在C点突然提高CO2浓度,叶绿体内ADP含量和C3含量依次将 和___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
(3)实验三:若遭遇干旱,初期番茄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叶片气孔关闭,吸收CO2减少,直接影响 过程;随着干旱的延续,番茄根细胞严重失水,可能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最终导致死亡。
(4)实验四: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其原理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单位是mg/(dm2·h)。 若M=MB-MA,则M表示 。
下面是有关细胞分裂的四个图像,甲图是某二倍体(2n=6)植物根尖分生区的显微照片。请据图作答:
(1)乙和丙是某同学根据甲图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等特点而绘制的示意图,乙和丙是否正确?__________为什么?。
(2)甲图中A、B两个细胞分别对应于丁图的时期分别是(填小写字母)。
(3)图丁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图丁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4)观察到的生长点细胞中,大多数细胞处于期,原因是。
(5)若丁图对应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则CD段对应的时期为。若丙图细胞所代表的动物基因型为AaBb,则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
下左图为某植物在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和最适光照条件下,测得的CO2浓度与氧气释放量关系示意图,右图是该植物在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和最适光照及黑暗条件下,CO2浓度分别为mc和md时测定C3和C5的含量,共获得a、b、c、d四条曲线,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影响0A段长短的环境因素有(至少答两点),不同植物在相同条件下0A段长短不同,直接原因是不同,根本原因是。
(2)C点与D点相比O2释放量较低,制约因素是,该因素值的降低(会,不会)影响光反应的速率,理由是。
(3)当CO2浓度为mc时测定C3和C5的含量,获得的曲线是右图中的,左图曲线超过D点后变平的原因是受到制约。
图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4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其中图2对应结构6、10;图3对应结构3、11)
据图回答:([ ]内填图中标号,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
(1)图中的结构1—15中不应该出现的是[]和[];含有脂溶性色素的是[]。
(2)图2、3、4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图2所示结构的名称是,在图3中Ⅱ处进行的反应名称是。
(3)图中的14结构组成成分是。
(4)已知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生物同时具有图2、3、4所示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的DNA能从父本传递给子代的是中的DNA。
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几个实验时所列举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等相关内容,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材料 |
实验条件 |
观察内容 |
A |
豆浆 |
试剂甲 |
颜色反应 |
B |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
健那绿染液 |
细胞结构乙 |
C |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
0.3g/mL蔗糖溶液 |
质壁分离 |
D |
H2O2和过氧化氢酶 |
不同的pH |
实验因变量丙 |
E |
洋葱根尖 |
解离液、龙胆紫染液等 |
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及形态 |
(1)A~E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
(2)A组实验所用的试剂甲是,观察到颜色是。
B组实验观察的细胞结构乙是。在D组实验中,实验因变量丙是。
(3)在C组实验中若使用0.3g/mLKNO3溶液,则实验现象是。
(4)E组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如果将常温下培养洋葱的装置移到冰箱的低温室(4℃)内再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用根尖制成装片并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10分)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 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III、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______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
d. 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叶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