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他们的强国历程为世界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7月28日,第30届奥运会在伦敦,世界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在英国。在历史上,英国曾经举办过两届奥运会,三届世博会。有学者认为:英国多次举办国际盛会与英国在历史上有很多方面领先世界密不可分。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伦敦举行,你认为当时英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领先世界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二 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腾飞的最主要因素有那些?
材料三
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俗称美国总统山、美国总统公园,是一座坐落于南达科他州基斯通附近的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纪念公园。公园内有四座高达60英尺的美国前总统头像,分别是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弗逊、和亚伯拉罕·林肯、西奥多·罗斯福,这四位总统被认为代表了美国建国150年来的历史。
(3)四位总统当中,领导大陆军打败英军,取得独立战争胜利的是 。
(4)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5)奥巴马面临经济形势的考验。而美国历史上,解决经济危机问题,最出色的当属 总统。他的 ,帮助美国度过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该政策中最主要的的反危机措施是什么?
(6)世界大国的崛起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表,回答有关问题:
产品项目 |
1913年 |
1928年 |
一五计划初步计划 |
实际完成数(1932年) |
煤(万吨) |
2910 |
3550 |
6800 |
6400 |
石油(万吨) |
920 |
1160 |
1900 |
2100 |
生铁(万吨) |
420 |
338 |
800 |
616 |
钢(万吨) |
420 |
430 |
830 |
592 |
汽车(万辆) |
0.07 |
2.93 |
||
拖拉机(万台) |
0.13 |
4.89 |
||
棉织品(亿米) |
25.82 |
26.78 |
57 |
26.94 |
——《苏联兴亡史》
请回答:
(1)从材料提供的数据看,反映了苏联工业化的哪些特点?
(2)苏联工业化的结果如何?
(3)想一想,这种工业化结构会有何弊端?
阅读下列材料
苏维埃俄国农业总产值在1925年至1926年度约为97.46亿战前卢布,而1913年到1914年度为102.25亿战前卢布。1925年谷物生产达到45亿普特,超过了战前的平均收获量,战前最后10年全国的平均收获量约为40亿普特。1921年至1922年度苏联的粮食采购量是3814.07万公担,而1925年至1926年度就增加133%以上……资本主义各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加国),为了使农业达到战前水平,花了1年以上的工夫。德国在10年之内才把主要谷物作物的产品增加了21%。法国甚至于到1931年还没有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俄国在5年内把谷物产品增加了77%。——《苏维埃经济的发展》,学习杂志社1955年版
回答:
(1)根据材料回答,苏俄经济在1925年几乎达到战前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苏俄实施该政策的背景是什么?
(3)该政策的实施有何意义?
为以下图片填写说明:
1.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应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阶层对粮食的需求。所征集的粮食不应移走,而应留在原地。所有其余的粮食应立即无条件的送往粮食征集中心。这批粮食自然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人民委员会的指令执行。──摘自列宁签署的《关于收割队和征粮队的法令》
材料2 (1)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的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负担的国家义务,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收购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
(2)为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用来改善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摘自《前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
应用地理、历史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
B.为了粉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
C.为把俄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
D.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②俄罗斯的主要农业地带分布在
A.东欧平原
B.西西伯利亚平原
C.中西伯利亚平原
D.东西伯利亚平原
③俄罗斯的耕地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平原中部和南部。东欧平原的( )河流域和( )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地带。
④材料1和材料2的规定各是什么经济政策?各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
⑤二者最主要的不同特征是什么?
⑥从材料1到材料2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摘自《苏联史》
材料2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3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4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摘自《列宁全集》
回答:①材料1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②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③材料3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④材料4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⑤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